粗放采煤大量浪费国宝级煤种 采1吨破坏6吨
2010年08月02日 11:9 4368次浏览 来源: 瞭望 分类: 相关新闻
焦煤资源不该造成新浪费
采访中,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夏冰说,目前在冶金工业中其他煤种还无法替代焦煤。焦煤资源是我国的优质煤种资源,属世界稀缺煤种。山西保有焦煤储量1400多亿吨,占全国炼焦煤总保有量的56%以上,占全省煤炭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品质较高的主焦煤保有储量约230多亿吨。
储藏于山西省柳林县境内的部分焦煤资源属“国宝”级稀有焦煤品种。在煤炭资源整合以前,矿区内绝大多数是小煤矿,开采多以炮采和畜力为主,全县的煤炭资源回收率仅为20%。一些3.5米厚的煤层仅采1米,大量的“国宝”级主焦煤被浪费和丢弃。夏冰说,上世纪90年代,煤炭价格下跌时,一些煤矿甚至把焦煤当作电煤销售。“黄金卖了土豆价”。尽管近年来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矿的资源回收率,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优质主焦煤已相当稀缺。
焦煤进入焦炭生产环节后,不少焦炭企业焦炉装备水平低,不注重科学配煤方法炼焦,大量的稀缺焦煤资源被浪费。作为全国焦炭产量和焦炭生产技术水平最高的省份,山西焦炭产业依然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焦煤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焦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焦炉煤气,焦炉煤气可以作为重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然而,到2008年,全省焦炭生产企业仍有约4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直接排放“点了天灯”,生产焦炭产生的附加值较高的焦油、粗苯产品也没有达到完全回收。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山西省焦炭总产能近1.6亿吨,存在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环境污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2008年至今一直处于行业亏损状态。
山西省一直对焦炭产能进行调控,但一些地方怀着“投资冲动”在“严格调控”下盲目扩张。多年来,山西的焦炭产业政策从“低门槛”到“高准入”,从“大干快上”到“忍痛割舍”,许多项目“先建后拆”、“先污染后治理”,不仅客观上造成焦煤资源和社会资金的浪费,回过头来又必须花费大量行政资源进行关闭和整顿。
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太来说,产能失控、环境污染等后遗症主要是当时的产业政策造成的。为了推动山西焦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从今年开始山西将开始对焦炭产能进行新一轮压缩和控制。
不过,具有焦炭生产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山西正在压缩焦炭产能,但其他一些省份却仍在扩张技术水平低的焦炭项目,而且还要从山西“抢”焦煤资源。刘太来坦言,一方面是产能压缩和技术沉淀,另一方面却是低水平的扩张,这样,不仅达不到全国调控“一盘棋”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浪费。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