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海外寻煤 中国或再成原煤净进口国
2010年02月22日 8:34 503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2月6日,澳大利亚第五大富商克莱夫—帕尔默控股的矿业公司R ESourcehouse宣布,已经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力)签订了一笔总额为600亿美元的煤炭交易合同。澳大利亚方面称,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
2010年一开始就有如此大的煤炭订单预示中国今年有可能又会成为原煤净进口国。
作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中国在2008年-2009年之间,掀起了海外找煤热潮。
以2010年1月初尘埃落定的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Felix)一案为例,为达至100%全资并购控股Felix的初衷,兖煤付出了32亿美元(约合33.3亿澳元)的代价。而在32亿美元背后,该次并购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目前完成的最大一宗收购案,是2009年澳大利亚十大并购案之一。
“2010年Felix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1500万吨,将大幅提高今年兖矿集团的煤炭总产量。”兖矿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王信对于并购Felix公司前景极为乐观,其预计通过后续的勘探及开发,预计2012年Felix煤炭产量可达到2400万吨,相当于兖矿本部产量的2/3,利润可达到40亿元左右。
在兖煤开始溯及,拉开煤矿领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地图,其地域遍布除欧洲外的五大洲:神华获得澳大利亚沃特马克勘探区的探矿权及收购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的6处具有煤炭资源的农业田产,神华在印尼的1座年产煤炭150万吨的露天煤矿已然开建;中冶先后入股澳大利亚WaratahCoal和Resourcehouse;宝钢收购澳企Aquila;中投在2009年入股19亿美元印尼最大的煤商布密公司(PT.BumiResourcesTbk),这是中投2009年最大的投资;随后中投还投资加拿大南戈壁能源有限公司……
疑问由此而来,为什么从不缺煤、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为煤资源而苦恼的中国,包括煤企、电企、国家主权基金,甚至是工程承包企业会如此热衷的到国外买煤?
“企业行为,并非有什么国家政治驱使,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国际煤炭贸易专家黄腾一语道破。
中国占据世界煤炭消费的36.9%,且仍有进一步需求成长空间,而国内东南沿海为煤炭进口的聚集地,且处于煤炭利润的高端,“而长久以来国际煤价均比内煤低”,其中价差即是显而易见的利润空间。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