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淬炼匠心魂 创新铸就成才路——记株洲市劳动模范杨益
2025年11月11日 15:30 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先锋人物 作者: 黎继志

杨益对锌铝镁合金进行物规检查
近日,在“匠心逐梦、声动名城”株洲市职工大型合唱展演暨2025年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现场,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湖南株冶火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新材”)热镀锌售后经理杨益胸前的“株洲市劳动模范”绶带鲜亮耀眼,这是对他23年深耕锌及锌合金领域的最高礼赞。作为退伍军人、中共党员、火法冶炼高级技师,他始终秉持“把每件产品做到极致”的信念,带领团队突破30余项技术壁垒,年创效超千万元,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技能成才、创新报国的动人篇章。
创新破壁:
敢闯“卡脖子”难关的行业先锋
在火法冶炼领域,杨益的创新之路始终与破解行业难题紧密相连。2019年,他参与研发的“一种含锑精矿的矿浆电解液的净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其创新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内热镀锌行业对高端锌铝镁合金需求爆发,但传统工艺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导致产能长期低迷,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瓶颈。面对这一难题,杨益迎难而上,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反复试验,最终打破常规技术桎梏,创行业先河破解了产能难题——不仅将锌铝镁合金产能提升至6万吨,年创效超千万元,相关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待正式授权后,将成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标杆。
他的创新不止于核心工艺,更渗透到生产细节的方方面面。针对一线操作中的痛点问题,他主导推进的“10号反射炉炉门改造升级”等项目,先后为公司赢得1个金点子奖、4个银点子奖。面对合金生产中渣流回收难题,他通过反复技术探索,实现渣流高效循环利用。这一改进不仅提升金属回收率,还达成节能减排目标,单此一项年创效达400余万元,以“微创新”汇聚起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科研扎根:
守在600℃炉边的攻关尖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杨益始终坚守的科研准则。生产一线的高温炉窑,是他最常驻足的“实验室”。每当生产线出现疑难杂症,他总能以“问题不过夜,攻关不退缩”的态度冲在最前,蹲守现场排查症结、调试参数。
2020年—2021年,锌铝镁作为当时的新型产品,生产初期面临表面麻面、鱼鳞纹等外观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偏低,工艺亟待改进。在高达600℃的炉窑旁,空气被灼烤得扭曲变形,粉尘四处弥漫,杨益带领同事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穿梭忙碌,逐一细研问题的关键环节。即使汗水浸透了工装、烟尘布满了脸颊,他眼中始终闪烁着破解难题的坚毅光芒。
这份扎根一线的坚守,结出了丰硕成果:2021年,他参与的“含Mg热镀锌合金物规控制改进”项目获得株冶集团技改成果一等奖,推动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2022年,其主导的“锌铝镁合金材料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株冶集团重大科技成果奖;2024年,他深度参与的“钢铁管材与线材用锌铝镁材料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与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系列成果的落地,让株冶新材的锌铝镁合金性能成功跻身国内领先行列,稳稳占据市场高地。
匠心雕琢:追求极致的
产品守护者与效益创造者
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早已融入杨益的血脉。在他的带领下,株冶新材生产的高端锌铝镁合金系列产品已拓展至57个品类,成为业内该类产品品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2023年8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某款锌铝镁合金产品提出苛刻要求:产品中特定化合物的尺寸需控制在20微米以内,且明确表示“谁能解决这一难题,订单就给谁”。当时国内同行的普遍水平仅能达到30微米以上,面对这一挑战,杨益毅然接下任务,带领团队以实验室为家,从原材料配比优化、工艺参数精准调试,到冷却方式创新改进,对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层层把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细节。历经无数次试验失败后,他们最终创造了技术奇迹:成功将特定化合物尺寸控制在10微米以内。这一突破不仅帮助株冶新材拿下宝钢订单,赢得了对方的高度信任,还为株冶新材抢占高端锌铝镁合金市场筑牢根基。
在质量把控上,杨益更是秉持 “锱铢必较”的严谨态度。他创新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从生产流程管控到成品检测标准优化,大幅降低产品废品率与缺陷率,为企业减少成本损耗的同时,也筑牢了产品品质根基。2021 年,他主导的“降低锌铝镁合金RM05外观质量缺陷率”成果获得湖南省质量协会一等奖;2023年,由他主导生产的锌铝镁合金RM18产品,获得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从军营到工厂,从普通工人到劳动模范,23年间,杨益将共产党员的初心、退伍军人的坚韧与工匠的执着,熔铸在炉火奔腾的冶炼车间,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如今,这位在炉温炙烤与汗水洗礼中淬炼成长的劳动模范,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守创新之路,用过硬的技术实力书写着技能报国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