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护航 创新发展——铜陵有色金新铜业推动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侧记
2025年10月13日 10:50 4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齐宏明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新铜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金新铜业”)党委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原则,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总投资超百亿元、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杆线材的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与项目建设一体化推进机制。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质效,还为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统筹一体推进 正确处理党建
和项目建设的关系
推进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关键在于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同向发力、一体化推进实施。金新铜业党委严格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坚持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体制、机制、制度与工作全面对接,真正实现“项目建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同时,金新铜业党委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压实两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与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保障党建与项目建设有效融合,金新铜业党委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创新实施领航工程、引擎工程、优才工程、堡垒工程、清风工程等“五项工程”,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融入公司治理、项目进度管理、干部及人才培养、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环节,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围绕重点实际 找准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党建工作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引领力、保障力、推动力,关键在于明确党建工作融合转化的路径方法,实现同向聚合、有机融合。金新铜业党委聚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将党建工作嵌入可落地实施的具体任务中,确保党建与项目建设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金新铜业党委采用工程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组织开展党建项目攻关行动,成立攻关小组,实施挂牌承诺、挂图作战;通过“摆擂台”“立军令状”等形式,引导党员骨干主动揭榜,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通过一系列的攻关措施,项目顺利达成“两年基本建成”的既定目标。2025年,金新铜业党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组织两级党组织推进12项党建攻关项目,充分释放党建融合效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夯实制度基础 健全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长效机制
夯实制度基础是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的根本保障,金新铜业党委从4个方面系统发力:一是及时将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的成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实现党的政治优势与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二是不断健全党建工作例会、基层工作联系点等制度,确保党建与项目建设各项融合举措落地落实;三是持续完善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引入“赛马”机制,开展党支部党建质效评价,以二者融合完成情况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季度书面报告、例会随机抽点、现场点评打分、年度总评等流程检验融合质效,且评价结果与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日常奖惩、交流轮岗等方面挂钩;四是坚持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建综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党建工作考核与绩效考核结果、年度评先评优等挂钩,以制度刚性保障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长效推进。
强化党务培训 提升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实效
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是推动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走深走实的核心支撑,而二者融合的实践则是检验党务人员能力水平的“试金石”。金新铜业党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始终将能力培育贯穿培训全过程,积极探索“以培代学,以学促干”的实践路径;围绕“实用性、针对性”核心要求,制订党务培训专项计划,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党务工作实务等关键领域;通过专家集中授课、赴优秀企业观摩学习、定点帮扶指导、互动交流研讨等多元化形式,分领域、分批次组织开展党建系列培训,持续提升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作风与专业精神,以队伍能力提升推动党建与项目建设融合提质,切实保障融合实效。
未来,金新铜业党委将始终坚持把党建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持续深化党建融合实践,着力将党建融合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与发展优势,以党建工作新成效,奋力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征程。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