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促进双向“大融合”——中部陆港党委开展“党建+”服务生产经营工作侧记

2025年08月12日 14:53 13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是国企党组织着力攻克的核心任务。“党建+”作为以党建为引领和纽带,针对性赋能业务工作,构建起党建与业务系统关联、相互促进的工作模式,是国有企业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2025年以来,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部陆港”)党委锚定“党建强”新中铝建设目标,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持续深化“党建+”融合发展工作模式,开展了“党建+安全”“党建+营销”“党建+创新”“党建+精益管理”,以“小切口”撬动双向“大融合”,让党建工作从“虚功”变为“实招”,为物流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高质量的党建赋能物流高质量发展。

“党建+安全”

筑牢运输“防火墙”

中部陆港党委以“党建+安全”为抓手,以创建“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安全先锋岗”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员“安全六个带头”活动,党员做到自身无违章、身边无隐患、责任区内无事故,带动全体员工提升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目标。

“我是一名铁路运输公司员工,我郑重承诺:坚持安全第一,牢记安全法纪;不忘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确认……”8月6日早上7时30分,在中部陆港工业车站站台,共产党员、铁路运输公司车务运转班主任时磊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员工进行安全宣誓:“铁路运输公司是铁路行车单位,安全责任极其重大。我们结合铁路运输动态作业特点,十年如一日坚持在行车班组开展‘员工岗前安全宣誓’活动,党员带头宣誓,履行安全承诺,带动全员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安全,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享安全,为物流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共产党员、铁路运输公司安全员韩建军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铁道线路养护作业的经验,根据企业铁路线实际状况摸索出“起道、拨道、改道”作业方法,提高了铁路配件使用寿命,延长了维修周期,节约了材料费用,保证了铁路运输大动脉安全畅通。

“党建+营销”

赋能发展“新引擎”

中部陆港党委围绕强基提质、效益再提升,在实施“党建+营销”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党员“双亮双比”活动,即亮身份、亮承诺,比业绩、比作风,增强党建引领,激发营销活力,进一步拓宽市场,提高竞争力,推动关键业绩指标任务完成。

市场开拓是物流发展的第一要务。今年以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共产党员、中部陆港营销中心副经理张雯带领团队人员积极开展市场走访工作,对接客户需求,致力于提供精准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保障,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3月份,她抢抓国家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转铁”的机遇,积极争取到进疆氧化铝铁路运费下浮优惠。这一举措对推动用户向“公转铁”模式的转型产生了显著效果,成功开发了4家外部客户,在4个月的时间内,已完成氧化铝发运4万多吨,创效数百万元。

六盘山固原至王洼铁路运行总承包服务项目是中部陆港市场开拓“走出去”的“桥头堡”。2005年年初,面对低温冰冻天气给铁路运输和煤炭卸车作业带来的影响,六盘山铁路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李田军带领“党员卸车突击队”成员昼夜奋战清理粘结车体,全力组织煤炭运输,保证了中铝宁能六盘山热电厂用煤和固原市的冬季供暖,得到了客户方的高度好评。在他的引领下,六盘山铁路公司连创铁路运量年度新高,实现了中部陆港异地物流项目运营水平跨越性提升,李田军也荣获郑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党建+创新”

服务发展“源动力”

中部陆港党委以“党建+创新”为依托,以创新、创意、创效项目为抓手,组建以共产党员、中铝集团劳动模范董会岭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建立“课题+项目组”“月度例会+技术研讨”双向融合机制,搭建起全员自主创新平台,形成“党员揭榜挂帅—团队协同攻关—成果全员共享”的创新生态,确保技术攻关与党组织作用发挥同频共振。

中部陆港自备铁路工业车站——小关矿专用线10千米+313米处的无人值守铁路道口位于弯道处,且跨越道口的道路分别连接郑州某职业技术学院和310国道,路外安全管控压力大。共产党员、“董会岭创新工作室”成员、铁路运输公司技术员倪宏斌因地制宜,提出利用4G物联卡传输技术,在10千米道口加装自动报警无人值守系统,经充分论证后得以实施。倪宏斌和铁路运输公司通信班员工一道,自行完成了铁路道口报警传感器和4G发射系统、太阳能光伏板、道口控制柜无线接收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完成道口预警信息的发送、接收和道口画面的实时回传,实现了智能自动化和人工控制的双保险。这也是中铝集团系统内投用的首个铁路道口4G无线报警装置。

目前,“董会岭创新工作室”实施的“货物安全监管一体化设备——为货物运输配备24小时‘电子警察’”项目作为中铝物流唯一入选作品,已参加“中铝国际杯”中铝集团第八届创新创意创效大赛。倪宏斌团队牵头实施的中部陆港矿石专用线弯道盲区视频监控回传内燃机车项目已进入试应用阶段,正式投用后,将彻底消除内燃机车行车瞭望盲区,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党建+精益管理”

助推生产“高效能”

中部陆港党委抓实“党建+精益管理”,通过推行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精益改善,把“精、准、细、严”落实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党支部围绕精益管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围绕精益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力量”赋能管理升级,以“精益思维”激发党建活力,实现精益管理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中部陆港以精益管理工作为“点”,把精益化管理做到细致入微,全“面”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针对车辆摆放的细节,中部陆港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合理更新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标识标线,按照汽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外来车辆等分区域存放,实施“党员区域负责制”,要求停放的各类车辆车头向里,车位齐整成线,做到了“有物必有位、有位必归类、归类必标识”,整齐划一的车辆停放也体现了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设备管理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基础。中部陆港拥有铁道线路、内燃机车、铁道车辆、叉车等各类工装设备,从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注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党建+”融入设备管理的新模式,围绕党员争创“红旗机台”,从设备状况、台时产能、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设备的点巡检、设备润滑等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了各种设备基础稳固,设备完好率达到97%以上,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可靠设备保障。

“党建+N”模式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业务创新、企业管理、市场拓展的有机衔接、互动融合,有力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中部陆港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福表示,将通过“党建+”开启“双轮驱动”,以党建“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根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跨越、运营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管理机制向现代化转型,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物流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