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人格化”塑造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品牌建设为例
2025年08月11日 11:58 25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陈立彬 苏畅依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品牌意识”“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新时代我国企业以高质量品牌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是中国铝业集团的重要经营单元。近年来,中国铜业围绕“新中铝”战略目标,秉承“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一为基 勇争第一”的价值理念,践行“点石成金、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通过实施品牌强企战略,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水平。2025年,格勒意博利(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202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国铜业首次上榜,在矿产行业品牌中位列第五,以估值102.75亿美元获AAA品牌实力认证。
品牌本质:
超越符号的“信任资产”
企业的品牌,根植于市场与社会对其长期行为、价值输出、综合表现所形成的共识性评价,本质上是动态累积的“信任资产”。它超越显性的标识,融合了产品质量、服务标准、标杆项目、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维度,是企业“组织人格化”的体现,即企业的综合口碑。其核心在于创造超越产品物理属性的“溢价”,即来自利益相关方的信任、情感、认同与承诺。如同个人口碑需要长期积累一样,企业品牌建设也非一日之功,需持续以品质、贡献、责任等来巩固与提升。一次重大失误可能动摇根基,一次舆情风波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而一项突破性成就则能显著提升其内在价值。这要求企业,尤其是央企,必须将品牌建设视为长期战略,将品牌工作融入企业治理、中心工作,全面深化品牌管理,健全完善品牌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品牌体系,着力实现品牌资产科学化。
建设路径:
中国铜业“五维驱动”的品牌表达
作为大宗原材料央企,中国铜业的品牌建设路径独具特色。其品牌感知虽不直接源于亿万终端消费者,但影响力深植于产业链、价值链、专业领域、社会层面。中国铜业深刻认识到,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卓越的、多维度的价值创造,在关键利益相关方心中树立“专业、绿色、智能、可信赖、负责任”的形象。
党建引领。中国铜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铝集团的6次重要批示精神,聚焦中铝集团“两个保障”职责使命,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品牌建设。全级次企业全面完成“党建进章程”工作,全面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党委研究讨论前置程序,厘清党委、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权责边界,让党的领导更加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以高质量党建促环境保护、促社会责任、促公司治理互融共进,积极推进“两带两创”“两对标、两抓好”“党建+绿色”“党建+科技”“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模式,打造“中铜先锋”党建品牌。以党建联合扩大“朋友圈”,主动识别与政府、股东、客户、员工、环境、社区、合作伙伴、行业组织等相关重点议题,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增加了发展认同。
实力筑基。中国铜业研发的大型连续化炼铜技术,实现了铜冶炼全热态、连续化、短流程、大型化生产,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攻克了大型连续化炼铜技术(国际领先)、首创短流程非爆连续采掘工艺,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解决低品位复杂氧化矿选矿世界难题,中国铜业自主研发的非有机体系沉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资源计划将企业各部门数据集成到统一平台,实现流程标准化、信息共享及数据驱动决策,实现“ERP+N”全覆盖、智能场景落地,锻造“行业引领者”形象;建成了一批标杆项目,秘鲁矿业二期二步项目、西南铜业搬迁项目、云铜锌业搬迁项目以及东南铜业电解提质增效项目等。
绿色塑魂。中国铜业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初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构建“绿色发展、绿色管理、绿色技术”3个体系,坚定践行“双碳”目标、建设绿色矿山、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实施生态修复,将“让世界更有色,让有色更绿色”的承诺转化为行动。探索生产运营与生态环保相容兼顾的绿色发展之道,从理念降碳、生产降碳、管理降碳、科技降碳和生活降碳5个维度,全面构建涵盖探矿、采矿、选矿、冶矿、深加工、综合利用全流程的绿色高效发展新模式,赢得广泛社会许可。目前,中国铜业拥有6家国家级和6家省级绿色工厂,拥有6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绿色矿山;2024年,所属两家企业获评国家级能效“领跑者”、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文化赋能。中国铜业将“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以一为基 勇争第一”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极致经营。发布公司宣传歌曲,建设中铜文化展厅,每年举行“中铜文化月”,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技能竞赛。通过精益生产、卓越运营等管理实践,铸就品牌内在灵魂。在微观层面,中国铜业进行“全员行为品牌化”,使每位员工的素养与责任以及工作成果交付成为品牌的微观颗粒。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章和称号获得者耿家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大国工匠培养对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等奖章和称号获得者徐成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等称号获得者缪沅振为代表的优秀员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示范效应,他们以匠心筑梦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铜业品牌的价值蕴含。
责任联结。中国铜业坚持“回报股东 成就员工 惠泽客户 造福社会 珍爱环境”的使命担当,持续强化责任品牌,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和谐共融。2020年至今,中国铜业累计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资金近1亿元,开展项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项目超过300个,助力云南、四川等地18个县实现脱贫摘帽、42个贫困村整体出列,5259户20447人全部脱贫;在挂钩扶贫州市工业投资201.39亿元,工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近2亿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2017年以来,中国铜业连续9年获得“金蜜蜂”奖项(其中,2023年首次获得“金蜜蜂·长青奖二星级”奖),获得“责任金牛·责任管理奖”等近20项荣誉。
提升方向:
迈向“管理·声誉·价值”三重领先
品牌建设永无止境。中国铜业聚焦未来,通过“管理领先固根基、声誉领先树形象、价值领先扩影响”的“三重领先”提升路径,致力实现品牌建设从“有形塑造”向“无形引领”。
管理领先固根基。根据中铝集团品牌建设工作要求,中国铜业将进一步细化品牌建设“531”阶梯式规划(5年规划、3年方案、1年要点+清单),明确各阶段品牌建设量化指标,如品牌知名度提升比例、品牌美誉度目标值等;持续完善《品牌引领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及时调整品牌策略;持续优化品牌生态构架,梳理主品牌与子品牌关系,强化商标专利保护,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精神产品”品牌;借鉴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优秀成果企业经验,建立专业化品牌研究体系,尝试建立品牌实验室,培养相关人才,深入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传播效果分析等研究,为品牌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声誉领先树形象。以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优秀集团品牌为标杆,持续提升中国铜业在行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声誉;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参与更多重大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使命,赢得政府与社会认可;凭借现有国际领先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订,增强在全球铜业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深化现代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扎实推进“供应链、资产、股权”3个创新管理产业,提速推进战新、小金属、新材料以及再生等产业,形成主责主业更加持续、服务产业和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综合实力进入行业头部地位;定期发布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加大数字化转型成果展示力度,展现企业良好治理形象。
价值领先扩影响。在现有“报、刊、网、微、视频”内宣矩阵基础上,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品牌传播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借鉴其他央企外宣经验,策划系列专题报道,展现中国铜业品牌建设成果与企业担当;深化国际传播,制作更多的如《携手十年——责任矿业点亮秘鲁山区》等精品内容,讲述中国铜业海外发展故事;积极在主流媒体发声,如《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借助外力外脑,更好地展示中铜品牌形象;积极参与进博会、南博会、国际铜业周等高端展会,展示前沿技术与产品;进一步完善品牌架构与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品牌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强化全员品牌意识,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体系,提升“中央企业”金字招牌在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中国铜业将继续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淬炼组织品格,深化利益相关方信任,提升品牌价值创造能力,努力打造一个更具温度、更富魅力、更可信赖的世界级品牌,为建设品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的“中铜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