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上“中铝情”——中铝集团援青工作侧记

2025年07月21日 11:15 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综合时讯   作者:

516271
捐赠全铝课桌椅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坐落在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距北京约2000公里。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途经青海湖时,不仅在此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还为当地留下了绵延不绝的文化滋养。

自2010年起,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选派5批援青干部对口支援海晏县建设,通过产业扶持、消费帮扶、教育援助等多种形式,累计实施33个重点帮扶项目。

一批又一批中铝援青干部义无反顾地踏上西行征程,将青春与热血融入这片遥远而美丽的土地。

“原子城”下传薪火

金银滩大草原平均海拔3200米,占地面积达1170平方公里。60多年前的寒冬时节,这片草原肩负一项特殊的使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原子城”。

虽然中铝集团对口援建海晏县只有15年,但早在“两弹一星”研制时期,双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铝集团所属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曾为“两弹一星”工程提供了关键原材料,并由此孕育出“101”精神和“0.3克锗”精神。两种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持续激励着中铝人向着建设科技强国、打造科技特强“新中铝”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东向在海晏县调研援建工作时强调:“红色研学营地不但要建起来,还要用起来。”他实地考察了设施完善、设计科学的“原子城”青少年红色研学营地,并对工作人员提出殷切期望。

在援建过程中,中铝集团以海晏县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当地“一城五业,全域生态”发展格局,连续3年将80%以上的帮扶资金用于红色研学营地建设,通过完善“原子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红色研学优势资源的支持力度,推动海晏县红色研学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们已接待80期培训、研学团队,累计5000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万元。”工作人员高兴地介绍,基地“创客空间”“大国工匠”“非遗传承”等10个青少年研学体验馆广受好评。自2023年起,中铝集团已组织7批近400名干部职工到海晏县参加红色教育培训。

昔日为祖国“隐身”的金银滩大草原,如今依托红色资源,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探寻“两弹一星”精神的印记。重新融入时代洪流的“原子城”,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托举学子追梦想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中铝集团始终将教育帮扶作为对口支援海晏县的重点工作,累计投入教育发展资金1200余万元,为当地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1年、2024年和2025年,中铝集团3次向海晏县捐赠2290套环保型全铝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让牧区的孩子们用上了安全耐用的“绿色铝”教学设备。

“希望通过这次捐赠,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为更多孩子点亮希望之光、筑梦启航……”在2025年6月13日举行的捐赠仪式现场,中铝集团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和海晏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先后致辞,共同回顾了多年来深厚的帮扶情谊。

自2021年起,中铝集团设立了“中铝·格桑花教育助学金”,通过奖励优秀师生、资助贫困学生等方式,持续助力海晏县教育质量提升。截至2024年底,中铝集团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80万元,惠及736名教师、300名优秀毕业生和250名贫困学生。

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的一位教师动情地说:“我们学校有个女孩,从初一起就获得助学金支持,去年成功考取了省城的大学。对牧区孩子来说,这是人生的重要跨越。”

河清海晏映初心

“援青工作不是镀金而是炼金”“是任职不是挂职”……这是中铝集团党组领导在张自栋、马征、董志友、张永强、杨灵敏等援青干部奔赴海晏县前,给予他们的殷切嘱托。

一批批援青干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将推动援建工作和促进海晏县发展作为首要责任。他们主动谋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以“硬作风”练就“铁脚板”。

雪域高原的雄浑与壮美,是援青干部面临的严峻挑战。海晏县平均海拔3000米,受地形、海拔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海晏温差大等气候特征。有人戏称,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头痛胸闷,一晚上要醒好几次,走快一点胸口就像被捶打一般……”中铝集团援青干部、海晏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杨灵敏谈起初到高原的身体反应时,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自小在南方长大的他,到这里后患上普通感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康复,稍有不慎可能引发肺水肿。尽管如此,援青干部依然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全力推进工作,将自己的一切融入这里的山山水水,把海晏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海晏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相距最近的两户牧民帐篷也超过10公里,有些村子距离县城有百公里之遥。援青干部走遍全县6个乡镇29个行政村,喝惯了熬煮的奶茶,听懂了当地的方言,克服了高海拔气候带来的不适。远离家人的他们,在这遥远的地方完成了从“异乡客”到“海晏人”的转变。

高原的寒冬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援青干部踩在没膝的积雪中,为落实养老助餐点、村寨集体供暖等事务奔波。他们的付出终于结出硕果,2024年底,海晏县实现老年人“幸福食堂”村(社区)全覆盖,三角城镇的三联村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个实现集体供暖的村子。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三联村党支部书记冯登海激动地说。集体供暖工程的实施,让这个高原村落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靠烧牛粪取暖的历史。如今,即便屋外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村民们的家中依然温暖如春。

在广袤的金银滩大草原上,这样的“中铝故事”比比皆是。自2022年起,农牧民辛苦养殖的牛羊滞销困境得以解决,中铝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所属驰宏锌锗、九冶建设、中铝股份兰州分公司、中铝股份青海分公司等企业,通过“以购代扶”的帮扶模式,累计采购当地牛羊肉产品超过11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的产品销路问题,还直接带动了海晏县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看到海晏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我才真正体会到为民办实事的收获感和自豪感。”一名援青干部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穿过金银滩大草原,到达海晏县境内,公路旁的山腰上“河清海晏”四个大字鲜红夺目。这里是中铝援青干部进海晏的必经之路。

这片土地以这种方式提醒来者:牢记初心,不负使命。走时回望,看见这四个字,相信每一位中铝援青干部都能拍着胸脯说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