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投集团力争2028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1年05月20日 10:42 50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力争2028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是广西投资集团(简称“广投集团”)给出的自身承诺时间表,与政策时间节点相比,广投集团的碳达峰时间表提前了2年。
  日前,在广投集团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集团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广投集团负责人透露了上述目标。据介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广投集团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为,到2028年单位营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20年降低10%,构建形成以新能源、制造业、医药健康、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战略新兴产业营收占广投集团比重提升至40%以上,利润总额占比提升至40%以上;工业产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实现翻番,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部分产品能耗降低50%以上。
  能源、铝业产业占比较高,减排压力不小
  广投集团已形成实业与金融并举的业务格局,减排压力和挑战不小。在“双碳”目标下广投集团正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在广投集团的实业群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自身需要减排;同时,广投集团还强调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放大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低碳效应;金融则需要将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据介绍,广投集团还将积极研究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联动碳汇交易。业务布局上,广投集团将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和能源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推出一系列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新产品、新服务,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步伐。
  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广投集团以电力起家,经过33年的发展,至今业务已涵盖能源、铝业、新材料、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金融等领域。近年来,为适应的发展要求,广投集团多措并举,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板块,广投集团大力关停落后产能,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坚决关停柳电公司燃煤机组等落后产能,退出以煤炭、煤电、焦化和水泥为主的黔桂公司。目前,广投集团参控股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达到304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水、核、风、光)装机容量达到 148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广投集团总装机比例为49%。
  铝业和新材料板块,广投集团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积极发展铝电解槽等技术提升项目,加快发展再生铝布局。打造绿色工厂,加大技改创新力度,提升工艺管理技术……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
  金融板块,广投集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更多流向低碳产业。广投集团引导所属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基金。2019年,广投集团所属金融机构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投向低碳领域。北部湾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截至2020年12月末,北部湾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39.74亿元,所支持的绿色项目2020年节约标准煤6743.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912.85吨。广投集团所属能源企业成功发行2021年期用于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建设的“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成为广西首单。
  数字经济板块,广投集团加快广西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产业数字化,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广西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数字广投”建设,力争建成广西数字化标杆,助推广投集团绿色发展。
  加快编制“双碳”方案 明确减排路线图
  据悉,广投集团正加快完成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广投集团将聚焦重点工作,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体系、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将“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落到实处。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广投集团将全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和能源新业态,加快海上风电布局,打造北部湾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和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打造“来宾水光互补”和“贺江桂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两大清洁能源基地,支持发展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择优有序发展陆上集中式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科技创新方面,广投集团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积极与各领域科研院所等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建一批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广投集团将优化铝加工产业结构,做专做精铝下游,推出一系列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新产品、新服务,加快推动产业节能和循环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节能降耗等新技术应用;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电解槽升级换代,积推进铝电子技术转型升级;加快再生铝等绿色循环产业布局,开展可再生铝产业试点。
  绿色金融方面,广投集团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并推进设立绿色基金,鼓励创投基金孵化绿色低碳科技企业,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开展绿色项目或企业并购重组。
  碳资产管理方面,广投集团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探索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积极研究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将碳排放因素逐步纳入经营管理统筹安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督促指导所属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措施。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