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汽车轻量化 找寻完美解决方案 2020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成果展览会

2019年12月02日 14:25 471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汽车轻量化材料在车身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汽车轻量化主要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及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轻量化材料不仅可以节能减排,也可以降低汽车研发成本。由中欧汽车材料委员会、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中欧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联合会、毕克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成果展览会”8月7日-9日与您携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共塑未来汽车轻量化变革。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20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内饰与外饰展览会“2020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车轮展览会”、“2020第三届国际智能座舱技术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共享超过60000+平方米展厅与超过80000+名业内观众、汽车工程师及专业相关采购人员莅临。

此次展会将融合主机厂、原材料及加工工艺供应商、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等于一体,围绕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共同探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新思路。

多样化成果展示:轻量化车身及先进制造、轻量化新材料与技术应用、汽车用钢、汽车用铝、汽车塑料及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设计、试验试制技术成果、汽车轻量化加工新技术、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

专业人士集群地:客户来自商用车、乘用车、物流、新能源汽车、城市道路公交系统等领域权威人士,为您打造一站式选型采购平台

目前,开发轻量化技术已成为许多机构的重点研发工作之一,出现了不少马上就能投入应用的技术。

新型轻巧电动车亮相日本 车身采用聚合物打造

用新开发的薄而坚固聚合物材料打造而成的电动汽车(EV)在维持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还能延长行驶距离,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该车可供3人乘坐,全长4.28米,重850公斤。聚合物材料与采用铁、玻璃等以往材料相比,用该材料可以使重量减轻约500公斤,也易于实现各种设计。让我们来看看近日引人注目的技术成果。

伟巴斯特采用PU复合材料车顶 减重约50%

为了开发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将轻质结构与安全性和舒适性联系起来,汽车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在新材料的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创新。首次推出了一种可以打开的两件式车顶系统,其元件可以完全拆卸并存放在汽车后备箱中。该车顶就采用了蜂窝纸芯层+玻纤增强PU复合材料外壳的结构,该PU复合材料车顶相对于钢质车顶减重约50%,是纸蜂窝(PHC)首次用于汽车覆盖件的批量化生产。

碳纤维可储存电能 或使电动汽车重量减半

碳纤维目前被用于许多汽车材质,新研究发现,该材料在使车辆更坚固、更轻便的同时,也可以用来储存电能。如果这项技术投入商业应用,制造商就可以抛弃重型电池,将未来汽车的重量减半。这样一来,车身就不仅仅是一个承重元件,还可以充当电池。

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轻量化也是汽车工业当前遇到重要挑战,许多主机厂商都对该命题展开了巨大的研发投入,虽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相比五、六十年前的汽车,当前的汽车平均重量已经下降了50%,但轻量化依然还有很大可以深挖的余地……“2019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成果展览会”将紧跟行业发展态势、聚焦终端应用,给你带来更多新思路。希望能通过这一展示平台给你答案,成为汽车轻量化上下游搭建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全球深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您不可缺席的行业机会

随着汽车消费日益普及,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美观等。汽车材料也逐步向轻量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减轻汽车自重是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节约能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近年来,西方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商争相加速汽车轻量化的步伐,以适应市场和社会提出的多样化要求。

解码汽车轻量化 找寻完美解决方案 2020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成果展览会

置身于全球汽车市场,企业如何具备全球视野,参与国内、国际分工与竞争?这已是十分现实的问题。为适应汽车产业节能降耗、提升汽车产业品质的需求,促进我国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加工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材料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在此特别向您推荐“2020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成果展览会”,希望您通过这个平台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