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集

2018年01月24日 11:26 190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说起赶集,对于久居城市而又忙于工作的人来说似乎是既遥远而又陌生的事情。不料想,初到威海南海度假区居住,竟然又有了赶集的机会,这倒别有一番情趣和感慨在心头,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很小的时候,常跟在大人屁股后边吵着嚷着去赶集,一来是觉得好玩热闹,二来是趁机讨点好吃的,夏天可要支冰糕吃,冬天可来串冰糖葫芦解解馋,而此时的大人们常常表现的较为慷慨。那时家境也好,大人也乐意带你去,尽管你是个小馋猫,什么都不能干,全当是给大人解闷的尾巴。那年月,城里的大集最红火,离家不算太远,跟着大人蹦蹦哒哒不多会就到了。赶到中午头饿了,偶尔找个饭店小撮一顿,然后再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感到愜意得很!
     说起集市,一生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的大集,不仅仅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有着浓郁的乡愁情节。我的老家在淄博市博山城区的近郊,相距城里仅有几里地。博山这地方,从唐宋肘时期就盛产煤炭,因而带动陶瓷、琉璃、冶铁制造等产业的发达,故自明清以来形成有名的工业重镇,集市随之繁荣自不必说,远近闻名。
    博山城的大集设在城东头,足有三五个足球场那样大。若逢年过节场地便不够用,集市便向四周的大街小巷延伸开去,与沿街的商铺连成一片,形成集中有店、店旁有集的壮观景象。特别是春节前的几个集日,真可谓是,商贾云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集市上吆喝声不绝于耳,卖日用百货的,卖蔬菜的,卖杂粮的、卖牲口的,当然也少不了卖艺的……在市场上毫无次序的排列开来,只给赶集者留出一条狹窄的通道来。最热闹的当属鞭炮市,数驾马车摆成龙虎相斗的架式,卖鞭人站在车顶之上,用长长的杆子挑起一串串爆竹,扯着嘶哑的嗓子可劲的喊着。随后,又将一串串爆竹点燃在空中炸响。旁观的人,先是远远地围着,待爆竹响毕,便高举着手中的钱币,向载满鞭炮的马车蜂涌而至……
    世事冷嗳,苍桑变迁。到了我上初中、高中的年代,对赶集的记忆是苦涩的,也更加难忘。在那些阴差阳错的岁月里,农村想搞点农、林、牧、漁的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了,商品物资极度匮乏,许许多多的家用商品只能凭票供应,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经商者也被视为"投机倒把分子"被监管打击,集市变得冷清起来,形成了一些集无定所的"黑市"。那时,博山集市上的许多农副产品大都来自邻县的莱芜,两地形成互通有无的交易需求,莱芜盛产的大白菜、生姜、花生米、五谷杂粮等颇受博山人的喜欢。莱芜人也顺手将城里的日用杂货、糖果糕点、盆盆罐罐、琉璃蛋蛋等捎些回去,让人感到和谐而又温馨。但很无奈,在"黑市"交易的情形下,交易双方只能躲到两地相邻的十分偏僻的山沟里偷偷地进行...…
    而此时,我的家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兄妹五个,弟兄四个,正值如狼似虎的年令,家里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记得一年的冬天,我娘带着我和哥哥,起了个早五更,顶着凛冽的寒风,赶了十几里山路,来到莱芜通向博山的一条崎岖山路上,准备买点粗粮以添补家用。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卖主,正欲讨价还价。谁料想,带红袖章的市场监管人员早有埋伏,卖主见状,扛起粮食,提起称杆,拔腿就跑,一会儿不见了踪影,俺娘仨只好空手而归。那年月,家家户户都过的清苦,我家也是如此。直到我就业当了工人,哥哥下地当了社员,家境才稍有好转。而我,有幸干上了一份四十九斤粮食定量的工作,尽管苦点累点,但还是给家庭带来一些宽慰。逢年过节,我常带些馒头回家,想吃馒头的两个弟弟便不辞劳苦地跑到远隔数里的车站去接我….…
     此后,我去工厂的食堂多了,告别了让人欢喜让人愁的集市,赶集的概念逐渐被淡忘。
     时间飞逝,一幌四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来到地处威海的南海度假区,又与久违的集市不期而遇,这使我有几分愕然,又有几分喜悦。
     十月的一天,媳妇突然对我说,明天赶集去!赶集?我大惑不解。媳妇见我愕然,打开手机哂出朋友发给她的帖子,一大串集市的名字映入眼帘:什么东里岛、西里岛、波罗岛、万家寨、小观镇、泽头镇……五天一轮,历历在目。不曾想,在林林总总的现代化度假生活区内,在超市饭馆成群的商业街旁,竟然有久违的集市存在!次日,带着几分好奇,开上自家的爱车向离住的最近的西里岛集市奔去。
    集市不像家乡大集的规模那样大,但依然火爆。集市旁边四车道的柏油马路上,早已停满了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形成长长的车龙。附近的人们则手提红红绿绿的便兜,或是手拖着小行李车从四面八方信步走来。集市内,人头攒动,磨肩接踵,人流如织,好一派城乡结合的美丽画卷!
    说老实话,购物买菜不是我的强项,讨价还价也非善长。开始,伴在媳妇左右有些慢不经心。然而,买卖之中,我对当地百姓的那份豪爽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卖白菜的,根本不用上称,大的两元,中的一块五角,小的一元。成交完了,送上一句:"自家地里种的,想吃再来";卖豆角的不论斤论把,用草绳捆着,一把一元钱,能吃两顿,卖完同样送一句:″自家种的,不为赚钱,图个赏脸";一卖猪肉的,见媳妇要的少,则更为爽快:"块儿八角的,知你初来南海,拿去不收钱了,下次来补上!"这倒反使我们为难起来….
     这趟集赶下来,让我充分领略了文登人的那股实在劲,赶集反倒有些上瘾了,隔三差五便陪老婆去一趟。不为别的,为的是去感受休闲中的那份热闹,去聆听集市上那种浓郁乡土气息的文登腔,去领略纯朴的民俗民风,更为享受当地百姓做买卖时的那份豪爽!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