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手”打破铜箔技术壁垒——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同

2016年05月07日 9:58 211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锋人物   作者:

381381

他的3项发明和应用专利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4项改造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他主持参与的《用于高精度电子铜箔制造的大电流高频开关电源》项目,成功以高频开关电源替代传统可控硅电源,并在全球得到推广运用。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同,10年来,他坚持技术创新,打破了高性能线路板及锂电池用电子铜箔生产技术方面的壁垒,奠定了国产铜箔在国际高精度电子铜箔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你们看他,像73年的吗?”安徽铜冠铜箔公司党委副书记方存斌就打趣道。才过不惑之年的王同,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稀疏,过早谢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上不少。方存斌接着感慨道:“他是用他的一头青丝,换取了铜箔公司的蓬勃发展。”电子铜箔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电子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器等产品中,电子铜箔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这一领域的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所垄断。从2006到2016,安徽铜冠铜箔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它的诞生与发展,扭转了国内大部分铜箔需进口的局面,打破了高精度电子铜箔领域的国际垄断。
王同毕业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7年进入铜陵有色铜材厂。2006年,铜陵有色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成立安徽铜冠铜箔公司,由王同担任合肥及池州2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项目电气负责人,主持参与两个项目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溶铜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整流电源造型方案设计、谐波治理方案等设计。王同说:“刚开始接触到这个产业的时候,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各种事情千头万绪。”项目筹备初期,从项目设计到设备选型安装,从配方到各种产品参数的确定,从原料到人力资源配置等,他反复进行双向研究,走访国际厂家,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掌握了高精度电子铜箔的生产原理,实现了铜箔公司产业化生产。目前,该公司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27500吨,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铜箔生产厂家,产品广泛应用在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中。
“要打破技术壁垒,技术创新是关键。”王同在调研中得知,铜箔的生产工艺主要能耗为生箔机整流电源,当时的铜箔厂家所用的电源全为传统的可控硅电源,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如果能用高效的电源取代传统的可控硅电源,将会大大降低铜箔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当时国外知名的整流电源厂家都认为没有好的产品能替代。王同和同事们在通过大量的技术认证以及和厂家接触交流后,设计开发了一款适合电子铜箔制造工艺的新型节能型大电流高频开关电源装备并大胆试用,这是在国际上的首次试用,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高频开关电源比传统的可控硅电源节电15%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铜箔项目建设过程中,王同勇于创新、坚持创新。他参与的《无砷化咖啡色电子铜箔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高精度电子铜箔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由他主持的《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一种钛辊表面铜箔收卷装置》、《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用于硅藻土过滤器水泵的自锁电路》获得了国家专利,《铜箔制成控制系统优化改造》、《铜箔空调系统余热回收》、《铜箔电解液处理装置升级改造》、《通风系统优化节能改造》4项改造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这些创新技术及改造,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将国内铜箔工艺技术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内电子铜箔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成果累累,成绩骄人,此刻的王同却并未停下脚步,他表示,创新永无止境,为奠定国产铜箔在国际高精度电子铜箔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他将继续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孜孜以求。(陈潇)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