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韵

2016年01月04日 10:48 47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年轻时看过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里面有一句话至今还记得:“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015年初冬时节,我来到北京,本想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可惜天公不作美,那几天,北京天气阴冷,不见阳光。因为忙,我只到过北京中山公园,其余时间都在奥运村旁边。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受到首都北京的秋色之美。
  奥运村往东,有一条小河,不知其名,河道不宽,水流平缓,站在河边观赏,有如一幅动人心魄的水墨画。只见远山苍茫,层林尽染。远处高楼一片,此起彼伏;河对岸车行缓缓,人影晃动,垂柳依依;近处,一个人造栈桥伸进河中,一对情侣相拥在桥上,红衣耀眼,长发飘飘,细语轻轻。只见高楼、垂柳、栈桥、情侣的倒影,齐聚在河水中央,美景如斯,让人惊羡。
  奥运村往北,国家展览中心旁,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开阔地,则是另一幅风景画。中间为公路,公路上车辆、行人摩肩接踵,公路两边的龙爪槐几近凋零,茕茕孑立,树的下方全部刷上白色的涂料;与槐树间隔十米左右是一排排雪松,青翠欲滴,生机盎然;雪松两边是昂首挺胸、直插云霄的白杨树;白杨树旁边耸立着多排银杏树,树叶金黄,耀眼夺目,飘落的树叶轻抚着脚下的灌木丛,呈现出异样的灿烂;正巧几只秋雁从空中掠过,让我飞思翩翩。猛然想起唐代诗人赵暇的《长安秋望》诗:“残星几点雁横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在北京街头,纵目远望,随处可见一幅幅故都山水图,尤其是用相机拍下来,更觉秋韵无穷。只见白屋、红枫、翠柏、金黄的银杏树,起起伏伏的古建筑,幽幽的山形,晃动的人影,一齐倒映在墨绿色的涟漪上,反衬出北京秋韵悠长。宛如隋朝诗人王绩《野望》诗中所描绘的秋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走进北京中山公园,仿佛是一幅幅移动的水彩画。触目所见,看到的是红墙、青砖、绿草,褐色的千年古柏,古色古香的建筑,玲珑光洁的琉璃瓦;换一个地方看到的又是假山、怪石、红枫、青藤、石板路,一丛一丛的月季、海棠、菊花,还要小桥流水、长长的走廊、邮绿色的条椅,镂空雕花门窗……。靠近长安街的一侧,更是将这座明清皇家园林之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一个个依山随势的水榭,水上漂浮着画舫,水榭旁有长长的彩色画廊,画廊有顶有檐有柱,弯弯曲曲;山石错落,崎岖有致,小径石阶,参差不齐;环绕水榭,是一排排银杏树,树叶的颜色多姿多彩,有金黄色、紫黄色、浅黄色、深黄色……银杏树的树叶落在流水上,呈现出民国诗人刘半农笔下的:“水面落花慢慢流,水里鱼儿慢慢游……”的秋景。
  走进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这是一座古典式宫廷建筑,我不知道这座建筑为什么叫“来今雨轩”,但我仿佛看到了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只见曲径通幽,古柏参天,松涛阵阵,修篁瑟瑟,墙角处、松竹间,簇拥着棣棠花、天竺葵、樱花等植物。来今雨轩正门的对联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似乎在警示世人,时光匆匆,知音难觅;其后门的对联为:“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简约精炼,韵味悠长。我忍不住在来今雨轩后门的长椅上坐下来,闭上眼睛,恍惚之间飘来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乐声飘渺空灵,穿透千年时光,有如天籁之音,让人如醉如痴。
  骤然间,我想起了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文人敦敏的一首诗:“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初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空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敦敏是北京人,我以为敦敏的诗是对北京秋韵的高度概括。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