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铜本轮下跌接近尾声

2015年11月23日 8:56 26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进入11月,沪铜主力合约下跌4310元/吨,创出了6年来新低,伦铜下跌560美元/吨,曾经的“铜博士”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对此,我们不禁有两个疑问,一是铜价下跌趋势结束了吗?二是目前的铜价是否达到了阶段性底部?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曾反复强调决定铜价趋势的核心逻辑:一是中国经济环境决定的市场预期及铜需求增速;二是美元指数走强决定铜估值走低;三是铜矿端去产能并未有明显成果。铜价趋势性下跌,就是伴随着这三大核心逻辑的不断恶化。
  三大决定性因素并未有所改善
  首先是国内经济环境,继三季度GDP增速仅6.9%后,10月经济数据相继出炉,新增人民币贷款5136亿元,大幅低于预期的8000亿元,前值为1.0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4767亿元,低于预期的1.05万亿元,前值为1.3万亿。央行放水的同时流动性却下降,“流动性陷阱”的担忧使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同时贷款、融资数据作为经济领先指标,这不禁让市场担忧四季度经济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其次是美元指数走强,在美联储公布10月FOMC会议纪要后,12月加息的预期大增。尽管目前美联储没有就12月加息做出最后决定,但是从会议纪要来看,美联储第一大阵营认为,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他们对未来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通胀的展望,加息的先决条件在12月会议时能获得满足。而一些委员认为加息的前提条件已经满足,另一些则认为从已有信息看,加息的条件12月仍难满足。鉴于这样的预期,美元指数已经升至99.85点,并且破百也指日可待。
  最后是铜矿端去产能的进度,虽然今年嘉能可、codelco、freeport等矿企均宣布了减产计划,但是2015年下半年投产的墨西哥Buenavista铜矿、Grasberg DMLZ项目和2016年年初将投产的Cerro verde扩产项目、Lasbambas等大型铜矿项目,未来新增铜精矿投放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综观三大核心逻辑,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前两大逻辑还在不断恶化,那么铜价趋势性下跌也就没有结束。
  短期已企稳,长期趋跌
  从熊市周期的产业调整来看,伴随着价格的下跌,企业首先感受到利润的下滑,然后行业不得不通过去库存、压缩成本争取利润,但价格的进一步下跌继续侵蚀利润,企业不得不通过去产能的方式进行止血。铝、锌、螺纹钢等产业已经走在了去产能的路上,但是铜行业的去产能才刚上路,所以铜价仍有下跌空间来调整产业状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沪铜最低跌至34210元/吨,是否会止跌?
  一是铜价节奏,近三年年底铜价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跌幅在10%—15%左右,今年跌幅已经达到11%,从统计规律上讲基本到位。二是买方心态,铜价大跌后,点价盘陆续出现,具有代表性的金瑞期货持仓高达6万手,而其客户以下游企业为主,说明大跌后的铜价开始得到认可。三是盘面表现,上周五铜市开始大规模减仓,相比上周四减少近2万手;指标上各种超卖指标出现,MACD、RSI、KDJ均出现买入信号。
  对于市场上认为的铜价还将加速下跌的观点,笔者持相反观点,除上述分析因素外,铜价历来出现极端变化都是在极端背景下产生的,例如经济危机等因素,但国内经济并无硬着陆迹象,铜下游终端消费行业运行平稳,那么铜价崩盘便无从谈起。
  综合来看,铜价长期趋势仍是下跌,三大核心逻辑不断恶化决定了其方向,但是本轮下跌已经基本结束,并不会出现加速下跌的情况。沪铜今年底部在34000元/吨是大概率事件,年底后续市场有望企稳并反弹。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