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雅致的刻铜茶盘

2015年10月19日 11:4 71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作者:

  古代的官场拜访,或友人来往,主人都会设茶一盅,以喝茶的形式决定客人逗留的时间长短。旧时的茶盅下面还有一个衬垫的小碟子,不易捧稳,遇到有多位客人来访,捧茶敬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托盘,放置茶具或茶点,称为茶盘。清代的刻铜工艺兴盛一时,刻铜茶盘在清代、民国时期都颇受欢迎,是很大众化的生活用品。如今得以留存下来的旧物,在古玩市场上也很受关注和好评,是极具增值潜力的藏品。
  茶盘是随着茶文化而生的用具,起初多为木质。清代嘉道时期,冶金工艺和刻铜工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黄铜和白铜被更多地应用到器物的制作上。由于铜质茶盘不怕潮湿,比木头更为轻巧灵便,且不积污垢,一拭即净,易于清洁。加之又有巧手匠人以刀代笔,在铜质茶盘上面雕刻各种铭文图案作为装饰,极富艺术韵味,因而很快就流行于各地,成为衙门、大户人家、以及茶楼酒肆的必备用具。其造型也是多种多样,有正方、长方、椭圆、圆形、梅花、八角、腰形、扇形等等。铜质茶盘于历史的岁月里,出现在不同场合的桌案上,见证着琐碎而又微妙的世故人情。
  刻铜茶盘的艺术表现手法,强调再现书画的笔墨感,主要是以阴刻、阳刻、线刻为主,线条简净,构图饱满,恰到好处。内容包括诗词善言、画作、有价值的禅语警句、印鉴等,集书法、绘画、纹饰、款识为一体。其中,图案内容又多为古人的待客礼仪典故,力求展示主人的宽厚待人之心。如晋代陶侃的母亲为招待宾客而截发变卖的故事图;唐代韦应物《澄秀上座院诗》,“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的诗意故事图;宋人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意故事图;以及敲冰煮茗、清茶淡话等典故。刻铜茶盘在作为生活用具的同时,还暗含有关于礼仪教养的教化元素,优化着人们的日常举止。
  除了正面,茶盘底部通常也有工匠或商铺,为了宣示名号、品牌而铭刻的印记。如“万礼斋”、“古松斋”、“义合成”。以及标示出产地域的“北平”等等。清末时人震钧的《天咫偶闻》云:“光绪初,京师有陈寅生之刻铜……均称绝技。陈之刻铜,用刀如笔,入铜极深,而底如仰瓦。所刻墨盒、镇纸之属,每件需润资数金。”陈寅生的刻铜作品,在当时已经具有了品牌效应,其名号印记就是提升价值的商标。因而,刻铜茶盘上面的款识,既传递了不同时期业者的基本资讯,也在现代交易中,为其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标出了明确的定义。
  收藏刻铜茶盘,不仅要追求名家效应,雕刻的题材、工艺技法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此外,材质要光泽柔亮,摩滑细润,品相要完整无损,包浆熟旧,才是增值的最好选择。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