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铝汽车来袭 捷豹路虎将推国产全铝车型

2015年09月24日 15:36 34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加工

  近日,德国大众违规排放可能在美国招致百亿处罚,以及北京将在2017年实施“全球最严”的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京六标准)等消息,引起各界关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要求都越来越严格,欧美已提出汽车能耗标准在未来10年内再下降50%。这些目标依靠成熟的发动机技术提升,已经变的越来越困难。
  高压之下的各大汽车厂商重新将目光转向了车身轻量化。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汽车材料与高峰论坛上,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副总裁黄勇透露,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正在建立铝车身车间,将引入捷豹的全铝车身车型。该车间拥有300多台机器人,232把铆枪,还有45把电阻点焊枪,可以在捷豹iQ[AI]智能模块化全铝合金车身平台下生产三种车型,双班产能将达到6万辆/年。
  据财新记者了解,首批引入的全铝车型极可能是捷豹全新XE和全新XF。其中,捷豹全新XF在今年3月的纽约国际车展上正式发布,随后在上海国际车展亮相。
  黄勇表示,国内第四阶段油耗标准的推进,以及京六排放标准的制定,都对国内整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能耗要求,奇瑞捷豹路虎也在这方面做积极的应对。
  据黄勇介绍,捷豹的全铝车身技术可使汽车比前一代减重近200公斤,整合铝合金含量超过75%。捷豹最早在2002年开发全铝车身的捷豹XJ车型,逐渐演变到今年发布的捷豹XE和捷豹F-PACE。捷豹XE车型的整备质量是1.47吨。除铝合金外,新车型还大量使用热冲压超高强度钢和镁合金,使整车在轻量化的同时,不影响其碰撞和耐久性能,并具有很高的扭转刚度。在250公里的时速下,二氧化碳排放仅99克/公里,比欧盟2015年的减排目标(130克/公里)低24%。
  黄勇还透露,国产化的全铝车身车型,将采用在英国工厂同样的工艺来实现整车的铆接,部分材料将实现国产化,整车验证大部分都在中国进行,将达到与英国工厂同样的性能。
  除奇瑞捷豹路虎外,奥迪、福特、宝马和通用都在推出各自的铝制车身汽车,其中奥迪A8是全球第一款采用全铝车身制造的量产轿车,其采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据欧洲汽车媒体Worldcarfans报道,奥迪将在2017年全新一代A8轿车上使用新的全铝车身生产平台,整备质量仅有1.98吨,比现款A8减少200公斤。福特汽车则在9月14日与美国铝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用新型铝材料用于其热销的F-150皮卡上。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根据目前各国制定的远期燃油经济性标准,美国在2025年将达到54.5mpg,欧洲在2025年差不多是将近58mpg,中国在2025年是56mpg。换言之,中国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的燃油经济性标准,这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供应商和主机厂正严阵以待。
  上述人士认为,提高汽车能效主要有三个途径:提高发动机能效、减小风阻和减少车重,目前发动机技术和汽车线性设计已然成熟,能效提升空间小、成本高,而车身轻量化在近十年内都没有大突破,这也意味着提升的潜力较大。
  据国际研究机构实验表明,如果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
  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CEO徐锦泉向财新记者表示,随着铝合金的技术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其在制作工艺上冲压性能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钢板,重量却更轻。“所以我们预测中国汽车单车铝合金的材料用量每年将会以12%-15%的速度增加。”
  徐锦泉认为,另一个重要的替代材料是镁合金,目前全世界的镁,大概有85%都在中国生产。镁合金更轻,且技术参数、性能、强度、延展性均优于钢和铝。镁合金的重量比铝合金还要轻33%,比钢轻75%,未来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不过徐锦泉也指出,铝合金和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许多制约因素,比如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生产质量的一致性,还有材料成型的技术挑战,还包括中国现有法规标准、环保标准的支持力度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铝合金在汽车应用上还面临三个问题:研发成功高、制造成本高、用车成本高。对于习惯钢材料的汽车厂商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来实现铝合金与其他材料的焊接,因为铝合金比高强度钢的焊接困难许多。制造成本方面,目前铝的价格是3万元/吨,依然是钢材7000元/吨的4倍多。在车主用车方面,如果铝合金、铝镁合金出现变形,就无法像钢板那样通过钣金修复,需要靠更换或部分切割再焊接的方式修复,维修的物料和人力成本较高。
  观致汽车车辆工程部副总经理MariasAydt向财新记者表示,观致汽车并不打算用铝合金材料来实现汽车轻量化,因为这种工艺在中国还不成熟,观致目前倾向于使用热冲压技术和高强度钢来实现汽车轻量化,等技术成熟后再去考虑使用新的材料来替代钢。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