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那些风闻世界的“贵族”们

2015年06月06日 11:28 58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曾经是洪荒戈壁,大漠孤烟。
  曾经是凿冰化雪,劈山为国。
  金川镍矿,地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是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且伴生铂、钯、锇、铱、铑、钴、金、银、硒、碲、铬等20余种有价元素。自1959年开发金川镍矿,经历了56载艰难困苦、与时俱进、缔造中国骄傲的岁月。致力于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的金川,在全球3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已形成“金川——国内——海外”的战略布局。
  金川,不仅是我国镍钴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铂族金属或称稀贵金属,包括铂、钯、锇、铱、钌、铑6种。它的发现虽然较晚,但其天生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很快为人们所了解,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国防、科研、化工、石油精炼、电子、医药、新材料合成及人类生活等多领域,成为上天、入地、下海不可缺少的宝贵原料,由于其价格昂贵,一般只用于最关键最核心的部位,因此又被称为“现代贵金属”。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阿波罗火箭仅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所用铂族金属就达1000千克。
  由于黄金白银自古以来作为货币流通于世,或作为货币中的“硬通货”储存在国库,人们把它看作最贵重的东西。其实,铂族金属元素比金银高贵得多,由于这些“血统娇贵”的“贵族”,资源珍稀,性能可贵,人类对它的了解和利用,也仅仅200多年的历史,故知之者少。即使有所了解,也大多是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闻其名而知其“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当今国际国内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对尾气排放、保护环境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铂族金属又可用来制做汽车尾气净化器,把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无害的化合物。
  世界铂族金属工业生产开始于1778年,我国在1965年以前仅从有色金属冶炼的副产品中回收数量有限的铂钯。那是艰苦创业时期,金川人继1964年9月生产出第一批“为国争气镍”之后,突破西方国家对铂族金属战略物资的封锁禁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利用简陋的设备设施,于1965年春,通过联合攻关成功提取贵金属,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当时,欧洲一家消息灵通的报纸报道:“在中国边远的西北部,诞生了一座提炼铂族金属的简陋工棚。”1968年8月,金川镍矿中所含铂、钯、锇、钌、铑、铱及金、银8种稀有贵金属的提取全部获得成功,由此奠定了中国铂族金属提炼中心的基础地位。
  1978年,开发金川镍矿弹指20年过去,戈壁金川吹来改革开放的强劲新风,驱散了笼罩已久的浓重迷雾。就是这一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受中央政治局委托,负责抓包头、攀枝花、金川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科技联合攻关。
  金川“贵族”,得遇天时、地利、人和,可谓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它在持续数十年的金川科技联合攻关中获得了飞跃。1979年,金川一项提取贵金属的新工艺通过了冶金部鉴定。7月,按照新工艺技术设计要求,建设贵金属中间试验车间的新项目迅即上马。方毅殷切期待着金川能够“十个月拿下贵金属车间”工程。金川人懂得,在当时的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谈何容易,这无异于一场困难重重的攻坚战。面对时间紧迫、资金短缺、缺少设备等堆积如山的压力,能吃苦、敢打硬仗的金川人背水一战,“豁出去了”。经过300多天的奋战,贵金属车间如期被拿下。它的建成投产,使金川贵金属回收率得到显著提高,金川资源综合利用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跨上了新的高度。1980年7月23日,方毅第三次来到金川,一下火车就直奔崭新的贵金属车间。他拉着工人的手,露出满意的笑容:“辛苦了,我谢谢你们!”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消化吸收世界同行业先进技术,成为金川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传家宝。肩负“聚金汇川,利民兴邦”的使命,金川“贵族”在国际化经营的历程中不断壮大,饮誉世界。金川铂族金属提取技术工艺科研成果,早在198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铂族金属产品质量一级品级率及其纯度连续达到100%和99.95%以上。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大漠驼铃悠扬到海上云帆高张,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100多年前的商旅和佛教东渐的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曾经抒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一卷山河,汉唐帝国的雄风与繁华,俱往矣!顺应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党和国家绘就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蓝图,日渐吸引了全球目光。作为一脚跨“带”、一脚在“路”的金川“贵族”,在此旷世难得、千载罕遇的发展机遇面前,应是风生水起,直挂云帆,缔造属于金川“贵族”的梦想与辉煌。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