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尚在路上 企业是主角

——来自中国矿业绿色发展交流会暨矿业经济转型高峰论坛的报道

2014年10月16日 14:2 97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
  财税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矿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的介入,其引导、协调、带动功能的强化是形成绿色矿业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双轮驱动”机制的关键,对促进矿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矿业绿色发展交流会暨矿业经济转型高峰论坛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针对矿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财税改革提出了“3+1”观点,即财政投入创新、税制创新、政策研究创新以及价税财联动改革。贾康认为,目前我国矿业绿色发展程度还不够,以雾霾为标志的环境危机因素正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五位一体”作为全局导向牢牢把握,研究好全面改革时期矿业绿色发展的具体策略。此外,还应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在鼓励开发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基础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认为,合理的市场机制能够引导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开发出更多节能降耗的工艺和产品,这也是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希望财税改革配套方案正式实施阶段在煤炭资源税改革方面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只有真正发挥效力,才能表现出配套改革方案的‘够格’水平。”贾康如是说。
  据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介绍,目前我国已出台专门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财税政策,但是有些政策不系统、针对性不够强。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推动、企业自律,同时还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对照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财税政策在促进绿色矿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可发挥作用的空间。例如,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目前已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出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所得税也有相对的优惠政策;此外,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方面的财税政策还需进一步梳理和整合,要鼓励矿山企业进行土地复垦、节约利用矿区土地。
  据了解,9月初《中国矿业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成果已成功发布。该成果报告针对目前支持我国矿业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矿业绿色发展财税政策的思路和建议进行了阐述。
  《中国矿业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建议:一是设立矿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建立绿色矿山建设评价考核体系,对绿色矿山建设完成情况满足条件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此外,矿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也可安排部分资金,对建设绿色矿山的企业在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整合矿业绿色发展相关资金,并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作为财政支持的基础门槛。完善矿业绿色发展财税政策措施,对与矿业绿色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支持措施和专项资金予以整合,鼓励矿山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按照国家发展绿色矿业的相关要求重点、有序地进行支持,促进国家矿业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对在特定方面,例如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方面比较突出的企业,也可继续通过原有渠道进行支持,但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支持措施和资金切实向在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倾斜。三是优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纳和返还方式,对推进绿色发展并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企业,允许其根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对已关闭坑矿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有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冲抵或部分返还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四是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出台贫、杂、难选矿资源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贫、杂、难选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五是落实和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进步,并不断充实完善现行《优惠目录》。六是对绿色矿山企业实行适当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七是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政策,对从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企业应免收补偿费。八是清理整合各种收费项目,建立税、费、价等联动机制,清理中央和地方资源类企业税费、基金、税后利润分配及价格政策,缓解其成本压力。九是完善矿权配置等倾斜性政策,多措并举推动矿业绿色发展。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