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虚假转口贸易达到100亿美元

2014年09月28日 14:6 30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据9月26日消息,前段时间引起全球商品市场震荡的青岛港骗贷融资事件并非个例。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近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管局目前已发现大量企业通过不同手段构造虚假贸易,目前已查实的虚假转口贸易单证金额达到100亿美元。
  今年5月底,青岛港曝出铜融资仓单重复抵押事件,该案的主角是德正资源集团董事长陈基鸿。据了解,陈基鸿涉嫌通过德诚矿业利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贷款而遭到调查。除了利用仓单重复质押外,利用信用证从银行融资也是“德正系”惯用的手段。
  近年来,青岛港大宗商品进口贸易活跃,尤其是在铁矿石、铜、铝土矿方面,包括多家银行都在该港有相关融资业务。如果不是陈基鸿因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的“落马”而协助调查,青岛港贸易融资黑洞恐怕会隐藏更长时间。
  对于青岛港事件,外管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武瑞林指出,青岛港贸易融资事件不是单纯的外汇管理问题,不仅涉及到外汇融资,还涉及到本币融资,涉及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外管局主要负责境内外外汇融资行为的监管。
  事实上,就在青岛港贸易融资问题曝光之前,外管局启动了打击虚假转口贸易的专项行动。武瑞林指出,外管局检查发现大量企业利用伪造变造商业单据、重复使用物权单证,或者套用已报关进口的一般货物贸易单证等手法构造虚假贸易,使得转口贸易成为投机套利的工具,甚至演变为热钱乃至违法犯罪跨境资金流动的通道。截至目前,外管局已查实虚假转口贸易单证金额近百亿美元,其中有15起案件交给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本应肩负起审核义务的商业银行也成为了幕后“帮凶”。武瑞林称,“当中部分银行未尽交易真实性审核的职责,为企业办理转口贸易融资和收付,在转口贸易融资的异常增长还有虚假转口贸易业务当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分析人士看来,虚假转口贸易对外汇收支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危害很严重,它既加大热钱流入的压力,又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资金提供了资金违法跨境转移通道;此外,更助长了金融资本脱实向虚,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扰乱了外贸数据的统计,影响了整体宏观形势的判断。
  分析师表示,青岛港事件的出现引爆了目前国内企业贸易融资的风险点,其实贸易融资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企业融资方式,在实体产业遭遇瓶颈时,企业希望通过金融方面的手段获取套利,而虚假贸易融资则会带来较大的风险敞口。
  分析师指出,相较于市场整体的贸易融资体量来看,100亿美元的虚假转口贸易单证金额其实非常少。但青岛港事件涉及了数家外资银行,来自海外的声音给了监管层不小压力,预计国内银行近期对于贸易融资会提高警惕,并加强相关业务的风控力度。
  外管局表示,未来将按照既定的检查工作安排和部署,继续严厉打击虚假转口贸易的行为,在查实外汇违规的基础上,将按照外汇管理规定严厉惩处,涉及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外管局也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对虚假转口贸易融资事件的调查。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