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地质找矿纪实

2014年08月15日 15:2 111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古越大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平凡的地质勘查队伍——浙江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59年来,这支队伍以天作被、以地为床,风餐露宿,披荆斩棘,于平凡中见卓越,创造了非凡业绩。
  作为浙江省有色金属地勘局的下属单位,浙江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是单位主业”作为基本定位,事业经费全部用于地质工作,地勘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59年来,该院累计勘查各类矿床(点)1000余处,累计探明大型矿床10个、中型矿床23个、小型矿床102个,累计探明铁资源储量7293万吨、铜金属量28万吨、铅锌金属量100万吨、黄金金属量10.91吨、白银金属量2231吨、萤石资源量1245万吨,探明并提交开发利用的代表性矿产有浙江省最大的铁矿——绍兴漓渚铁矿(铁矿石量7468.1万吨)、最大的铜矿——绍兴平水铜矿(铜金属量197686吨)、最大的银矿——天台大岭口银铅锌矿(银金属量871吨),此外还有诸暨璜山金矿、嵊州毫石银矿、富阳东坞山银铅锌矿、德清萤石矿等。
  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凝聚着该院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大写的地质情结。正是这一代代地质人心怀梦想、埋头苦干,才能让他们在风雨中从容豪迈。
  广纳贤才促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其他单位一样,浙江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也陷入了低谷,地质人员各奔东西,独立谋生转产创业者众,在岗的地质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为了尽快扭转地质专业人才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该院一方面除了招纳回部分有志的老将,比如时任监理公司经理的陈齐刚、天津分公司经理杨济民以及温州分公司经理郑士河等,还向社会公开招聘吸纳了矿勘院原院长范效仁博士、现总工张国全博士等。同时,他们每年还深入各地质院校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强化队伍建设。如今,该院已拥有了一支72人的高素质队伍,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8人、助工19人,覆盖地质勘查、钻探、岩矿鉴定、采矿、选矿、测量、计算机等专业,基本能满足各类技术工种的需求。
  队伍建成了,但还需要把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打造成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经过研究讨论,他们首先制定了“师徒制”快速成才法。一位师傅带三到五名徒弟,根据地质工作开展流程,从最基本的地质常识做起,手把手地教,直到每位徒弟都能独立担当、合格地完成一个新的地质勘查项目。其次,他们按学徒数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款作为师傅的培养费,但条件是师傅必须在两年内带出合格的学生。
  事实证明,只要在制定制度时尊重职工,倾听职工的意见,就会收到良好的效应。如,临近退休的资深地质工作者马正平身边天天围着一大帮年轻人问这问那,而马正平总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还常常加班加点地帮助年轻人解疑释惑;已经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张国槐,已退居二线的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杨平舒等都甘为年轻人做垫脚石,且无怨无悔。
  正是有了这批老地质队员的言传身教,该院在“浙江省地质系统年度专业地质技术大比武”中才屡屡获奖;正是有了这批老地质队员的倾囊相传,才有了该院当今的兵强马壮,涌现出了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赵神祖,2008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资源勘查专业,同年受聘至该院,目前正在攻读“中国地大(武汉)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班”。赵神祖谦虚好学,仅仅在浙江天台下辽矿区锻炼了两年时间,该院便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承担《浙江省新昌县后岸银矿区I-2号矿体勘探》项目的勘探工作。接到任务后,他刻苦研习矿区的地质情况,并向多方专家请教,同时不囿于前人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制订出了一套新的找矿方案,银储量从前人提交的100吨扩大至280吨。
  张国全,2008年8月毕业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产勘查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受聘至该院。他言传身教,常常与年轻人探讨一些具体的地质问题,也常常向地质老前辈们请教。他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钻研精神,于2012年编写了《浙东火山岩区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地质专著。该部专著对浙江东部火山岩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13年,年仅36岁的他被任命为该院总工程师。
  灵活的激励机制,“唯德”“唯才”的用人机制,鞭策着该院每一位年轻人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踏实走好每一步。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