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地质找矿纪实

2014年08月15日 15:2 1288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健全机构保顺畅
  随着队伍的日益壮大,该院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仅2013年一年,就承担实施了各类矿产资源勘查项目95项,其中局自有勘查项目7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4项,社会投资勘查项目8项;钻探施工量2万多米。为了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该院按工作内容设立了3个“所”:一所承担局自主矿权项目,二所承担中央、省财政项目,三所承担地质技术服务性项目。
  任务明晰了,各所根据工作区域又设立了若干个项目部。凡涉及该院项目实施的所在地,均就地设立办公基地,所有的项目人员吃住都在一线。据了解,该院已设立了临海铜铅锌多金属基地、衢州铜铅锌多金属基地、诸暨马剑1∶50000区调基地、诸暨店口琴坞银铅锌多金属基地、绍兴漓渚铁矿深部及外围勘查诸暨店口基地、新昌后岸银铅锌多金属基地、临安火炉岭铅锌多金属基地等。
  实践证明,在项目实施地设立办公基地,不仅能够让地质工作者摸透山里的每一类地质现象,科学地收集到野外第一手资料,而且还能够锻炼出一批人才成长。
  据了解,该院每年都会录用一批地质类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了让他们有个良好的适应期,熟悉野外地质工作流程,完成“学”至“用”的角色转换,每年新员工入职时,都要安排他们到基地进行一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临海基地,记者就看见了这样一个场景: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仓库旁边的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三排长长的岩芯箱,里面排满了岩芯,十几位实习生正围着岩芯箱,或用地质锤敲砸岩芯以观察新鲜面,或用放大镜仔细地研究岩性结构,或用尺子丈量裂隙面的角度,项目负责人吴跃峰正拿着一块标本认真地讲解着……相信过不了几年,这批实习生就能够独挑项目重任。
  苦练精兵强队伍
  地质项目的实施,既要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更要突出科学的严谨性。为了保证每个技术细节不出任何纰漏,该院制定了“月例会学习制度”,当项目开展到一定阶段,指定时间、提供平台,聚集全体技术人员,对各个项目进行会诊,以整体的技术力量来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质量。
  他们一般是先由项目负责人在台上详细介绍归口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矿区区域地质概况、前一个月的工作思路、目前工作开展的程度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碰到的棘手问题等。介绍完后,其他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直到达成统一意见。技术人员在屡次切磋中,既拓宽了个人的知识面,同时也一步步夯实了单位的技术根底。
  矿勘院二所所长李润豪是该院的年轻骨干。2012年,他承接了“诸暨测区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这是浙江有色局创建以来首次承担的区调项目。区调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与大家所熟悉的矿调有着较大的差别,而且面积广、时间紧。要按时按质完成这样大型的项目,除了与省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以取得技术指导外,每周例会制度便成了李润豪取得胜利的战术武器。每周,他会准时在诸暨马剑区调基地召开研讨会,听取工作汇报,共同研习资料,在一天天的积累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这种高效创新的例会制度,加之实践中的持续磨练,才造就了今天这只敢于亮剑的矿勘院年轻的区调队伍。如今,该所的小伙子们基本掌握了区调的技术要领,已能够独立开展各项工作。
  为了消除项目负责人在专家项目评审现场的“不善言词”和“紧张”心理,该院还制定了形式类似于月例会学习制度的“项目评审预演练制度”、“原始资料展评活动制度”……这些工作的开展,凝聚了单位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了矿勘院强悍的战斗力。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