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下探讨我国废矿地再利用
2014年07月08日 10:4 92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各种模式谁更好?
通俗地说,矿用土地复垦的目的就是让开矿产生的废地、脏地变成有用的地。复垦不是敷衍,单纯盖上土、种上草,却不解决因开矿造成的土地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子久了,“复垦”的土地最终又成了一块废地。企业把钱投进去了,除了暂时表面好看一点,却没有给自己和当地百姓带来效益,这种复垦仍然是低效用地。用最小的代价让垃圾变废为宝,要动脑筋。
近年来,全国各试点地区在盘活废弃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上展开了丰富的实践,为全国工矿废弃土地再利用提供了范例。
在矿业用地仍未出台专门法律的当下,复垦后“还地于农”成为有效解决矿山与农业“抢地”的途径。
《条例》中提出,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优先复垦为耕地。在广西,“采矿临时用地-采矿-复垦-还地”的新型工业采矿循环模式正逐步成熟。2013年,靖西县将铝工业采矿后涉及到的数千亩土地,按照农业耕种的“土层厚度、平整坡度、土地肥力、灌溉渠道”等标准进行平整复垦后,及时归还给农民耕作,深受农民群众的好评,实现了企业采矿赢效益,农民复耕赢增收的“双赢”。百色市平果、靖西等县探索用种植桑树来进行矿山土地复垦,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矿用土地复垦模式正逐步被打破,采矿复垦相结合或成未来主流方向。
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通过“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新工艺试验研究,把矿山复垦工艺与开采工艺结合为一体,采用条带剥离、强化采矿、条带复垦、循环道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边开采边复垦,大大缩短了土地复垦周期,使昔日的荒山坡地变成了平原良田,被当地农民赞誉为“开通了致富的小康路”。截止到2013年12月底,仅西河底矿区就累计复垦耕地3350亩,复垦率达75.84%。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类型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具经济效益。
江苏省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打“信息技术牌”,让“1+1”大于“2”。他们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二调”基础上,开发建成了“矿地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对矿山企业资源开发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用地安全,实现了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和地面土地利用相统一。庞庄煤矿将该系统与矿山物联网相结合,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后新建居民区,让矿区居民不用“老搬家”;九里区利用该系统,在位于庞庄煤矿和夹河煤矿采煤塌陷区上建设城北开发区,2010年年产值达11亿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