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将严查白银现货交易 恐慌情绪席卷全国

2014年06月15日 9:1 36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在3·15中央电视台曝光国内现货白银平台“猫腻”后,迟迟不见有关监管机构出手。不过,近日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的严查全国部分交易场所的行动,正在席卷全国。
  据新华社报道,公安部统一部署对国内多个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涉及多个省市。此次突击检查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业内引发极度恐慌,市场对政策趋向陷入茫然状态。
  经过多方了解和求证,此次突击检查确是属实,而且不再是以往由公安部经侦部门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展开,而是由刑侦部门牵头,进行突击检查。
  据有关现货市场人士介绍,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过去有检查只是突出经侦部门的职能,配合监管部门展开,而此次刑侦部门主导,“更倾向于定性金融诈骗,目标就是针对贵金属现货交易,就是冲着白银现货去的。”
  事实上,自从“3 15”曝光了白银现货交易中的各种金融欺诈行为之后,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对该品种进行密切关注,并积极取证。此次严打活动就是前期侦查结果的最直接表现。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认为,我国白银现货市场情况非常复杂,而且很混乱,这次严打已经是从刑事角度进行,可见这个市场的混乱状态让高层有些难以忍受,“现在业内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这样的市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另悉,目前已有近60家交易场所正在被配合调查或查封,主要集中省份为辽宁、山西、天津、河南、江西、山东、重庆、四川等地交易所。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针对使用易极付的交易场所的清查比2011年《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简称“38号文”)和2012年《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简称“37号文”)对于行业的影响更深远,今后无政府批文,无产业配套基础,无实物交割能力的交易所将无法生存。
  以刑事立案形式清理不规范平台的案例将更多出现
  违规炒作、过度投机、价格偏离,主办方侵占、挪用交易资金,设立虚拟账户与客户对赌交易甚至卷款潜逃……在此前交易所“大跃进”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清理整顿接近尾声后大量的无任何资质的三无市场(也被称为黑盘子、地下盘)大量涌现,第三方支付对其审核不严格。使得这类交易场所有了生存空间,受害客户越来越多,随着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的大力推进,公检法方面开始逐步介入,针对上述违规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在一批资质差、不规范的交易所面临关停命运。媒体对此也多有关注报道,涉及证券、贵金属等行业。也因此,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论企业或者投资者,无一不对对市场规范发展注目。下面仅以几省市为例:
  江苏:
  江苏省在交易场所监管领域一直走在国内前列,不断创新推出新的监管办法。今年1月份,江苏省建立了统一的交易场所登记结算系统和机制,此举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分散登记结算体系,防控市场风险和提高市场效率。
  近日,为了推动贵金属市场规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和《江苏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金融办发〔2013〕48号)的文件指示精神,南京市金融发展办公室开展了对监管范围内的交易市场展开全面检查工作,政府部门深入交易市场深度了解交易市场各环节的运营发展情况之举,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规范的发展。
  青岛:
  5月27日,青岛市全市各类交易市场清理整顿监管座谈会在市工商局召开会议强调,《青岛市工商局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上级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总体部署,落实市政府2013年第21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会议要求,上述工作措施,目的在于以规范各类交易场所经营行为促发展规范各类交易场所良性发展,会后各单位要根据要求该规范的规范,该整改的整改。
  广东
  有业内媒体5月23日发布报道称,广东省商务厅市场规划与建设处草拟了《广东省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初稿,并将在5月26日下午召开相关意见座谈会。
  报道指出,从广东省商务厅市场规划与建设处获悉的通知显示,上述《办法》草拟的目的之一在于“规范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交易行为,培育和促进我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因此,5月26日的座谈会或将针对当地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福建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福建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已经于2014年4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各地贯彻中央精神的规范行动还在开展,或许,在未来以刑事立案形式清理不规范平台的案例将更多出现。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