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出售金属仓储业务背后的故事

2014年05月27日 9:38 79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市场


  E自西向东: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
  老牌金融机构纷纷退出金属现货领域和大宗商品领域,其原因除了来自于商业对手施压和政府监管力度加强之外,市场原因也在其中。由于宏观经济状况不佳,在糟糕的客户环境以及低波动率影响下,2013年前十大华尔街商品投行的利润下滑了18%,投行的参与意愿降低自然可以理解,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重视,就是中国在大宗商品特别是金属商品领域的影响力。作为全球最大的黑色和有色金属消费国,中国也不断寻求扩大在金属市场的影响力,港交所完成对LME的收购即是应运而生的一个结果。今年4月,港交所宣布推出首批四只亚洲商品期货合约,均为现金结算,其中铝、铜及锌合约以人民币计价。这是港交所于2012年年底完成以22亿美元收购LME以来,首批推出的商品期货产品。其中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在增强人民币在金属领域影响力和增加结算比重的努力。在这一背景之下,外国投行机构纷纷退出,折射出一幅“东进西退”的画面。可以预见,未来必然有中资机构在金属领域和大宗商品领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A排队现象:金融危机后LME的特有风景线
  5月13日,LME首次发布了其全球仓库的积压情况报告,报告提到,嘉能可和高盛拥有的仓库排队时间已长达两年。这份报告的统计时间截止到今年4月底,报告显示,排队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四大仓储地点和三大主要的仓库运营商。其中最长的排队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年(748个自然日),主要涉及金属铝,这个仓库位于荷兰弗利辛恩港,由嘉能可的仓储子公司运营。排队时间第二长的是位于美国底特律的仓库,排队时间为683天,该公司即隶属于高盛。其他金属方面,例如铜、铅、锌,弗利辛恩港仓库的排队时间为63天,底特律的排队时间为186天。
  事实上,下游金属买家对LME库存现货提取周期过长的抱怨主要出现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巨大打击,下游金属使用商采购规模大幅缩减,导致LME库存金属大幅上升。由于LME库存仓库的所有权性质,致使部分大型机构从中发掘出牟利机会。LME目前在全球拥有700多家核准货仓,用于铜、铝、铅、锌、镍等各种金属的存储及交收。这些仓库分布在北美、欧洲及亚洲等地的33个港口与地区,其中32个存放可用于交割的铝库存。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