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王文银

2014年05月06日 15:19 96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他相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面对新一轮商业冒险,他准备好了吗?
  一谈到商业、谈到自己,王文银就开始显露出一丝霸气:“正威集团要成为世界500强。”他接着说,“什么叫天才?对准别人看不见的目标射击,并且命中了,就是天才。”他又说,“我是开了中国(商业)模式无数的先河的。”

1


  2012年4月15日,42岁的正威集团董事长王文银坐在我们面前。他个头不高,身形略发福。说到正在燃烧的商业热血时,他的脸涨得通红,我们感觉到他被自己勇敢的表达感动了。在历经农民、养猪娃放羊倌、搬运工、仓库管理员、职业经理人等人生旅程后,1997年,他成为一名创业者,专注于电源线生意。在三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低谷布局后,正威集团的销售额超过1200亿元,成为铜深加工贸易领域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
  这些过往经历是王文银一次次改变自己的冒险,也是他疯狂的底气。当两者互相作用产生正能量时,他越发相信,只有商业疯子才能活着。他自称是有头脑的人。他喜爱读书,再忙,一个月里也会挑选五本有趣的书进行精读,边读边总结边做笔记,几十年下来积累的读书笔记有一百多本。采访当天,他的红木办公桌上放着数十册笔记本,每一本的封面上都用醒目的黄色标签注明笔记的日期。“一个人不读书,他的思想就停止生长了。”
  书是王文银的成长源之一,透过它,王文银在自信地进行商业冒险的同时也学会了“隐忍”。“我们不出现在大企业的视线范围之内,不要做那个‘出头鸟’,我们的目标就是‘隐形冠军’。”王说道。可“隐形冠军”并没有做到隐身于商业之中。一次,王文银买下了一座铜矿,合同都签了,结果铜矿还是旁落于他人。“这里面的酸甜苦辣很多的。”他说,“讲白了,我把这个媳妇都娶回家了,领了结婚证。有人说这个婚姻不行,你得嫁给我儿子,我只好把老婆又嫁给他儿子了,没办法。”
  这样的经历坚定了王做一位商业偏执者的决心。“等到我们真正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上万亿的企业了,在世界舞台上踩一脚就会发抖的时候,就不用低调爬行了。”王文银说,“在中国做企业不是那么容易,既要会唱《国际歌》还要会唱《东方红》,既要懂得潜规则还要懂得明规则,哪一点搞不清都会有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家这个角色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我们难以给中国的商业冒险者们贴上一个准确的标签,到底是什么样的特质,能让这一群体每每踏准节奏,在纷扰的商业世界里找到方向?多数旁观者愿意相信这是命运使然。可王文银的回答是:有头脑有洞见。
  某一天,创业合伙人之一余兴旺对王文银说,你要买铜矿我就走人。王坚持做,余兴旺离职(他后来又选择了回归)。
  反对者不只一个,除太太、同学好言相劝外,行业内的人都将之视为笑话。行业经验告诉他们,购买铜矿风险巨大,搞不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因此电源线行业的产业链条一般只延伸到铜加工部分,从“石头”做到“插头”,那是做梦。
  可王文银自有他的道理。和这个行业里大多数企业一样,2003年,正威集团的下属工厂已经囊括了电源线上下游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包括插头、塑料、端子,可重要的原材料铜,尤其是其忽上忽下的价格远非正威集团所能控制。2003年,“非典”爆发,王文银想,如果世界毁灭,要钱有什么用?倒不如赌一把,买矿!
  旁观者也总结出成功者的另外一个特质,就是押宝的本领,且高明的赌徒总是给自己留有翻本的机会。在王文银身上,一方面,他敢于孤注一掷;而另一方面,充沛的公司现金流、成本控制则是他下一次进“赌场”的筹码。
  在决定买矿后,王看中了一座铜矿,探明储量数百亿吨,可需要过亿的资金。王文银算了一下,这笔钱相当于正威集团2002年销售收入的67%。经过双方谈判,最后决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以降低正威集团的现金流压力。
  还有一次,1997年,恰逢亚洲经济危机。这时并非创业的最好时机,可王文银却认为,这时可以降低创业的成本。一,空置厂房越来越多,房租只有危机爆发前的一半;二,生产设备滞销,正常情况下一次性购买24套设备需要360万元,他说服设备制造商接受以按揭的形式付款。先支付总价的10%为定金,如果工厂做成了,余款分五年还清,如果失败,机器和定金都归制造商所有。结果,王文银赶上电源线旺销期,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赚了个盆满钵满。王文银找到设备制造商,说愿意将余款一次缴清,但要求打八折。
  上述两次低谷布局,王文银尝到了甜头。正威集团打通了电源线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始发展“矿山-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构架模式的企业。借助上游资源优势,旗下在安徽铜陵投资28亿的全威铜线杆项目已成为亚洲产能最大、单体产能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企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他再次出手,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设立了日内瓦、美国、新加坡三个海外总部。2010年,正威集团的销售总额近700亿元。王文银说:“我是最擅长把握机遇的,机遇出现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让它溜走。”
  当然,王文银也为自己的疯狂付出过代价。2002年,自称“信心爆棚”的王开始搞多元化项目,灯泡、泥娃娃、装修装饰,只要赚钱,他都做。到2002年底,王文银名下的工厂增加到了14个,产值数亿元,且利润可观。当时公司的状态,用王文银的话讲是“惊人的效益、惊人的紊乱”。
  由于工厂分布在不同区域,王文银经常开着自己的皇冠车下工厂。一天跑下来,四个轮子都发烫冒烟。心力交瘁,疲惫之余,他想明白了作为一名商人的边界。接下来,王文银硬是砍掉了插头、电源线相关主业外的其它业务。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他说。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