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王文银

2014年05月06日 15:19 96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2

  厚积与取舍
  疯狂的人并非事事自信,但是他可能用疯狂的方式来解决不自信的问题。1997年决定创业之初,王文银担心,如果单干,人脉够不够?于是,他借着孩子出生的机会,邀请相熟的生意伙伴参加酒席,目的只有一个,测试自己的人气指数。结果,来了一倍多的宾客,超出预期。王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如果深究,王文银的信心,疯狂的底气并非来自于他的家庭。由于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的穷苦农家,他离真正的商业世界远而又远。最初,他想当官。读高中时,爷爷因家里缺钱看不起病而离世,他意识到“光有做官的梦想还不行,还得有钱”。1989年,王文银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在这家国有企业里每月薪水400元可谓丰厚,喝茶、看报、聊天亦是许多人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可王文银是一个例外,这些统统不是他想要的。1993年,王文银停薪留职,怀揣400元,南下深圳。
  当时,年轻的王文银就有了要做成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梦想。为了证明其所言非虚,王文银快步走到书桌前,拿过一本绿色封皮的文件夹,里面是他从1990年代开始保存的历届世界500强名单剪报。递给我们剪报有如递过梦想的证据,他说:“我还是一个打工者的时候,我的思维就已经不是一个打工者(的思维)了。”
  打工赚钱不是王文银找工作的目的,他想学一门技能,可以成为自己创业的台阶。为此,他选择从底层做起。他收起大学文凭,仅靠高中毕业证,顺利进入了一家做插头的港资企业。
  在车间搬货是王在深圳的第一份职业,可时间不长,主管将干活勤恳、眼里有活儿的王文银分派到仓库做了管理员。在这个不太起眼的重要岗位上,王职业生涯发生转折。
  管理仓库的活是跟包括缆线、插头、连接件在内的数千种物料打交道,别人靠纸笔,王文银自己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硬是把所有物料编码记在了脑子里。做到这一点,在非常重视生产物料控制系统的港资公司里,王文银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次公司搞技能竞赛,他的这一番本领技惊四座。自此一年内,王文银完成了从仓库管理员到工厂生产物料控制总经理的四连跳,工资也从开始的月薪800元,增至数千元。
  同年,这家港资公司成功上市,熟悉了生产方面各个环节的王文银将学习目标转向销售。再一次,王文银表现突出,并被日本的日立公司以100万年薪加2个点提成的报酬“挖角”。在日立公司的第二年,王文银主动请缨开拓一个新区域,一年下来,单是提成就拿到了2000万。这是王文银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创业的时机到了。
  然而,第一次合伙创业并不如打工时顺遂。问题不在生意本身,而在于王文银没有控股权。当时做电源线正处于卖方市场,公司第一年就赚进数亿元,但掌握着70%股权的合伙人,只分给王文银一千多万,他不能接受,选择了退出。
  再创业时,他把控股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控股公司80%股份,另两位创始人各占10%。自此以后,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商业冒险。
  新冒险
  王文银相信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定义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甘冒风险”。对于冒险,是王文银对商业的偏执式体验。对商业,他自认为有着不容置疑的直觉。
  这一回,他要闯荡的是一个正威团队从未接触过的行业—半导体。他认为,半导体业的确高手如林,但这是他冒险的理由,而不是这一次冒险的阻碍。而这个行业利润日益稀薄就更加具有挑战性了。
  究竟胜算几何,王文银心里未必没有迟疑。他先是说,如果用投资半导体的钱去买矿,他会变得更为富有,用来做半导体,则可能选择了失败。但很快他又否定了这一点,“我认为我不会失败,因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战略、足够的管理、足够的资源去保证走向成功。而且我们做了十多年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王文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算了这样一笔账:趁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未消,他低价收购工厂,当年350亿规模的工厂,他可能只需要花35亿元。假如工厂倒闭,单单卖设备就能收回100亿元。
  2010年,王文银带着项目筹备组先后到过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等集成电路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他一点点试探这个行业技术收购、合作和共同研发的可能性。2011年7月,正威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与安徽省池州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当地投资设立“正威中华芯都半导体产业园”项目,试图打造一个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整个项目分三期(2011年-2020年)完成。
  王文银不太在意别人说他是“门外汉”。他承认自己不懂,可他自信自己会用人,会找到业内精英来做这个事。就像当年在江西买矿,他从江西铜业公司挖来副总经理和矿长一样,做半导体,他瞄准的是联发科、台积电的中高层管理团队。王文银告诉我们,他做1000亿的生意,用的是价值2000亿的人才,“企业成功的绝招之一就是用人。”他说。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理论架构上开始,先在理论领域里突破它,然后在实践中把它做成,我相信,理论和实践隔着一个太平洋。”谈及与未知世界的相处之道,王文银说,“更多的公司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是比较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还是跟着时间的脚步在走,我敢肯定,战略决定未来。”“今天我们不是在跟一个天才对话,就是在跟一个疯子对话。”结束采访时,我们忍不住对他说。
  他没有否认。他告诉我们,今年1月1日,自己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1] [2]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