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3月13日 16:2 200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美2月小企业乐观指数跌回08危机水平,质疑非农

  周二(3月11日)公布的美国2月小型企业乐观指数下降至91.4,远不及预期的93.8。
  小型企业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贡献者。这也是该指数在QE时期又一次与非农就业人数增加的情况不符。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小型企业乐观指数,与非农关系密切。换言之,缺乏小型企业乐观指数支持的非农就业增加,并不能真实反映美国就业市场改善。
  目前看来,小型企业乐观指数已经跌势2008年金融危机时水平,这预示着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远不如表面上的数字那么乐观。

 
  美国经济增长潜力下滑,货币刺激空间或将尽
  最近摩根士丹利在报告指出,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现在只有约2%了。
  对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估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美国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真的下滑了,这意味着当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非常有限;如果美联储认同摩根士丹利的观点,那么当前的货币刺激政策将会比预期的更快被撤回,因为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并不能增加经济的增长潜力,过分的刺激只会制造通胀。
  在报告中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国经济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常态,生产效率和劳动率的下滑意味着新时期里更低的经济增长率。
  摩根士丹利指出,现在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从2.5%下降到2%左右,同时6%的失业率已经达到“充分就业”。
  更少的劳动人数和更低的生产效率将无法支持和过去一样的经济增速。
  虽然美联储官员,尤其是美联储主席耶伦一直表示对失业问题的关切,特别是隐藏在失业率大幅好转下的潜在问题,而且通胀一直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也显示了经济的疲软。

  美国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小幅走低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MBA)周三(3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小幅走低,主要因较少的消费者购买房屋,以及再融资活动指数的下滑所致。
  数据显示,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下跌2.1%至3373.3,前值381.4。
  数据还显示,美国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购买指数下跌0.5%至168.8,前值169.6。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指数下跌3.1%至1547.9,前值1597.6。
  美国3月7日当周MBA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升至4.52%,前值4.47%;3月7日当周MBA15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攀升至3.53%,前值3.52%。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今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再融资份额跌至56.7%,前值57.7%。


  美国经济“去库存化”的过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虽然早前创纪录高位的库存累积推动美国经济加速增长,但是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库存或并未转化为最终销售。1月暴跌的批发销售数据,料将表明美国经济的“去库存化”的过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美国商务部(DOC)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批发销售创近五年以来最大跌幅,而当月批发库存增幅仍优于市场预期。在销售大跌,而库存走高的情况下,美国1月库存与销售比则飙升至近11个月新高。
  有关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美国方面料将通过一个词来解释疲软的数据,那就是“天气”。单单就1月批发销售来说,就算恶劣的天气影响了销售,然而数据却表明,剔除金融危机年份之外,1月的批发销售创1993年最低的水平。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
  美国三季度高达1165亿美元的年化库存规模,促使三季度经济增速远超市场预期。虽然去年冬季以来恶劣的天气肆虐美国大部分地区,可能一定程度影响经济复苏,但是考虑到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去库存化可能拖累美国经济。
  针对此前库存累积的大幅增加,经济学家对是否具备足够的需求持怀疑态度。如果需求并未更强劲的增长,库存累积对工厂的产量可能产生威胁,进而抑制经济复苏。
  数据显示,美国1月批发销售月率下跌1.9%,预期增长0.1%,前值增长0.1%;1月批发库存月率增长0.6%,预期增长0.4%,前值增长0.4%。
  美国四季度实际GDP修正值年化季率增长2.4%,预期增长2.5%,初值增长3.2%,三季度终值则增长4.1%。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四季度库存为GDP的贡献由初值的0.42个百分点大幅下修至0.14个百分点,而三季度库存为GDP的贡献高达1.6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去年四季度去库存的过程对经济增速有影响。

[1][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