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3月13日 16:2 2009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亚洲经济:
◆日本:
日本2月国内企业物价指数年率上升1.8%,升幅明显放缓
日本央行(BOJ)周三(3月12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2月国内企业物价指数(CGPI)较上年同期上升1.8%,1月时上升2.4%。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2月国内企业商品物价指数年率增长1.8%,预期增长2.1%,前值增长2.4%;日本2月国内企业商品物价指数月率下降0.2%,预期增长0.2%,前值增长0.1%。
数据还显示,日本2月国内企业商品物价指数为102.8,1月份为102.9(2008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
整体最终商品物价较上年同期上涨1.1%,国内最终商品物价则较上年同期持平。
CGPI是反映国内企业之间物质商品集中交易价格变动的统计指标,是比较全面的测度通货膨胀水平和反映经济波动的综合价格指数。
日本第一季度大型制造商更为乐观,上调销售税后恐悲观
日本政府周三(3月12日)公布的商业调查指数(Thebusinesssurveyindex,简称BSI)显示,日本大型制造商在2014年第一季度对商业形势变得更为乐观。这暗示在4月上调销售税之前上升的需求正驱动经济活动。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第一季度BSI大型制造业信心指数升至正12.5(+12.5),前值为正9.7。
日本第一季度BSI大型非制造业信心指数升至正12.8(+12.8),前值正7.5。
BSI指标由预期业务环境较前季改善的企业百分比,减去预期恶化的企业百分比而得出。
调查显示,在上调消费税之后,日本第二季度(4-6月)大型制造企业信心指数预计降至负9.4,前次政府调查预期为负4.6。
日本2月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38.3
日本内阁府周三(3月12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消费者信心在2月下滑,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数据显示,日本2月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38.3,至少创20个月最低水平,弱于预期和前值,预期40.0,前值40.5。
日本内阁府,对大约5000户家庭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就业和采购大件商品意愿等,并制作成指数,以反映家庭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消费者信心是消费者支出的领先性指标,而消费者支出又是整体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预示未来家庭支出将增加,利好日元。
日本央行月度经济报告:将继续维持温和复苏的态势
日本央行(BOJ)公布2月份经济报告,该行在报告中指出,日本经济继续维持温和复苏的态势,在今年4月份上调消费税之前,日本国内需求已经提前开始升温。
该报告指出,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显现复苏的迹象,尽管仍有少数国家表现欠佳。近期日本出口基本走稳,商业混合投资也因企业利润改善而活跃,公共投资亦持续稳步增长。随着日本就业和收入情况的改善,房市投资进一步增长,私人消费也维持良好弹性。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在上调消费税之前,日本国内需求已经提前开始升温。这反映了国内外需求的改善,同时日本工业产出已经开始加速增长。
该行报告进一步指出,经济前景方面,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顺应趋势而温和增长,但是仍将受到上调消费税前后国内需求变化的影响。在海外经济体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日本出口料将温和增长。国内需求方面,预计未来公共投资也将增长,且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报告还显示,日本企业固定投资也会因企业获利的进一步改善而随之升温。此外,尽管私人消费和房产投资有一些波动,但预计仍将维持弹性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就业和收入情况的改善。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工业产出也将实现温和增长。
报告最后提醒,目前日本经济发展依然存潜在风险,这主要包括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出口经济体的发展,以及欧债问题和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的影响。
◆韩国:
韩国央行(BOK)周三(3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因韩国经济似乎动能增强,韩国1月L货币供应量增速创11个月最快。
数据显示,韩国1月L货币供应年率增长7.8%,增速远超12月的7.1%。
1月L货币供应增速创下2013年2月以来的最快,当时为增长8.2%。
L货币供应包括现金、金融机构的各类储蓄以及发行的所有货币市场工具。
数据并显示,受助于政府提振地产交易和建设的努力,韩国2月银行对家庭贷款净增加1.9万亿韩元,此前1月为净减少2.6万亿韩元。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