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2月24日 11:25 218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亚洲经济:
  ◆日本:
  外媒周五(2月2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到五分之一的日本企业会在新财年调高基本工资,对多数人来说,整体报酬变化无法抵销消费税上调的影响,企业称需要维持压低固定成本充分显示出安倍(ShinzoAbe)政府的刺激政策仍难以获得支持。
  预计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会上调基本薪资,根据丰田汽车供应商的消息,该公司可能六年来首度调高基本工资。
  而丰田汽车公司人士周三(2月19日)表示,谈判还在进行中,还没有任何决定。
  但根据NikkeiResearch在2月3-17日调查,那样慷慨的企业仍属少数,各行业高层均表示,在经济前景不确定之际,他们对增加固定成本仍持保留的态度。
  受访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表示最多仅会增加奖金。而如果经济复苏出现偏差,奖金很容易调降。奖金在日本员工整体报酬中平均只占17%,调查显示许多人的购买力将下滑。
  仅有11%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调高整体报酬,包括奖金及提高基本工资,且愿使加薪幅度足以因应4月1日消费税上调3%的影响。
  一位批发商高层在调查问卷中写道,“如果我们采取固定加薪方式,就无法根据业务状况变化做出灵活反应。”
  在有回答薪资谈判立场这项问题的241家受访企业中,66%称将调高奖金而非基本工资。16%则计划一点也不提高报酬。
  这个结果略好于9月时的调查,当时有60%企业称其基本立场是调升奖金而非基本工资,而完全不考虑提高报酬的企业有24%。
  本项调查也显示,企业仍怀疑日本央行(BOJ)能否在明年之前实现摆脱通缩的目标。
  仅有1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不计上调消费税的影响,物价会在未来一年上涨2%或更多。不过,纳入加税影响的话,69%受访者预计通胀可达标甚至超越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调查在400家资本额超过10亿日元的企业管理层中进行,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各占一半。


  ◆加拿大:
  加拿大1月CPI年率上升1.5%,创2012年6月以来最大升幅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周五(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居住成本上涨的影响,加拿大1月通胀率走高,并触及一年半来最高水平。这可能会打压加拿大央行降息的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加拿大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上升1.5%,升幅高于预期的1.3%,并创下2012年6月以来最大升幅,前值为上升1.2%。
  1月CPI月率上升0.3%,亦超出预期的上升0.1%,前值为下降0.2%。
  同时,加拿大1月核心CPI年率上升1.4%,创2013年7月以来最大升幅,预期为上升1.3%,前值为上升1.3%。
  1月核心CPI月率上升0.2%,扭转了此前两个月的跌势;预期为上升0.1%,前值为下降0.4%。
  此外,经季节调整后,加拿大1月CPI月率上升0.2%,前值亦上升0.2%。


  加拿大12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1.8%,降幅超过预期
  加拿大统计局周五(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12月零售销售月率降幅高于预期,暗示该国1月经济或萎缩。
  具体数据显示,加拿大12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1.8%,预期下降0.4%,前值修正为上升0.5%,初值上升0.6%。
  加拿大12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下降1.4%,前值修正为上升0.3%,初值上升0.4%。
  零售销售,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服务业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在零售销售中。
  零售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为零售销售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出的增减变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支出通常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像美国、英国等国,该国这一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
  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偏向利空。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