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上钻探金矿 万里长城为何屡遭侵犯?

2009年11月06日 10:0 82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破坏事件频频发生
  盖厂房、修公路……各种工程都对长城“下黑手”
  近几年来,肆意破坏长城的事件在内蒙古频频发生:
  2007年11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境内的明代长城芦梁山段,遭到非法采矿者的挖掘。被开挖的长城主体高度10米左右,造成塌方23米,周边划定的保护区已经被挖掘得破烂不堪,破坏面积共计1000多平方米。
  在此前的2006年,一条新修的公路途经丰镇市隆盛庄东约1公里的一段明长城遗址,开发商内蒙古宏基路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无视文物局不许破坏长城的要求,将长城“推倒”20多米,深深地压在路基下面。
  2006年,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二海壕村的一段赵长城遗址,被推平准备盖厂房,破坏长度达98米。


  人为破坏猛于风沙
  破坏者在内蒙古1.2万公里长城上打“游击战”
  据内蒙古文物部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秦长城、汉长城、魏长城、金长城、赵长城、明长城等,总长1.2万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一半以上。
  王大方说,与不可抗拒的风沙、地震等自然因素相比,人为破坏对长城保护的影响要更大。内蒙古长城分布里程极广,多处在偏僻、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破坏者在损毁一处长城后就迅速转移地点,这种与当地警方的“游击战”,给文物保护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呼和浩特文物部门表示,监管困难也是保护长城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长城属于世界上濒危程度最高的文化遗产,因为其体量巨大,单单靠文物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是远远达不到保护监管的效果的。
  目前各级政府已经拨专款、聘专人,成立长城保护队伍,负责看护、巡查所辖长城。


  “以罚代刑”难除顽疾
  对于财大气粗的破坏者,罚款根本算不得什么
  近20年来,虽然“保护长城”的口号越喊越响,但破坏事件仍频频发生。专家认为,这与“以罚代刑”不无关系。有关部门对破坏行为以罚款代替更严厉的惩罚,但对于那些财雄势大的破坏者而言,罚款根本算不得什么。
  有网友认为,正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以罚代刑”,非法在长城附近采矿的呼和浩特市科考矿业有限公司才敢多次无视警告和禁令,继续在长城上挖沟、钻探。如果司法部门除了巨额罚款外,能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破坏长城者必将丧失漠视禁令的底气。
  目前,长城沿线的诸多市县都未按照《长城保护条例》规定,将长城保护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