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
——访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
2014年01月21日 13:37 72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地大物博,物华天宝,说起我国的自然资源,人们似乎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仅矿产资源一项,根据区域经济价值法研究推算,体量就已相当庞大:我国铁等23个矿种中,已查明资源总价值最大的为铁矿,以下依次为稀土矿、铜矿、金矿、锌矿、镍矿、钨矿、锡矿、铝土矿、铅矿、锰矿、锑矿。而全国资源潜力评价的23个矿种的总价值达244.4万亿元,其中查明的为85.4万亿元,仅为总价值的1/3。
管理好这些星罗棋布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近期,中央密集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会议,其中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议题很多,也非常值得关注。那么在新的格局中,国土资源管理应如何处理好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如何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
记者:近期,中央密集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您认为该如何理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定位?
姚华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
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对国土资源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国土资源是生产、生活、生态之本,事关“四化”同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把国土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会议的一个最大特点和亮点,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位置,把国土资源工作放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四化”同步的大局中,来进一步找准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是“五位一体”布局的制度改革,16大部分中与经济有关的6个,与生态有关的1个,与社会有关的2个,均与国土资源工作息息相关。其理论渊源和逻辑在于,国土资源无论是开发利用还是保护,既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会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五位一体”的提法从全新视角强化了“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这一理念,从长远来看,这也正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
亡羊补牢式的修复往往得不偿失。以矿山的开采和修复为例,2012年我国矿石开采总量已突破100亿吨大关,相当于全国13亿人口每人拥有约7吨产量,势必会引起对地球数百亿吨的环境扰动量。因此,处理好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的任务显得更加繁重和艰巨。所以,矿业必须回归到理性发展的时代,告别暴利和掠夺式开采,严格规范行业行为。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其对工农业生产等经济建设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其开发利用会促进GDP的增长,同时引起的环境扰动和社会影响对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和物质属性同等重要,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于增加财政收入、拉动就业、治理环境和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贡献非常突出。但如果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等不到位或不完善,很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群体事件发生。
资源和环境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从理论上讲,有大资源主义和大环境主义。顾名思义,大资源主义即把环境作为资源的要素,这种说法多见于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还未完成;而大环境主义则是把资源作为环境的要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更加提倡。
就我国而言,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我国资源管理工作要更加注重处理好与环境相协调、更加强调资源的保护、更加重视资源管理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过去,我们学习中央文件,找涉地、涉矿的内容,都习惯于在经济建设的有关章节里找。而现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涉地、涉矿的许多内容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章节中更多了。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特殊的资源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更加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战略方针。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姜大明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从“科学发展”,“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建设,以及“美丽中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建设“两型”社会等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
记者:您认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化改革的难点在哪些方面?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姚华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同步发展。而“四化”建设又与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业化发展需要建设用地、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城镇化也需要建设用地和钢筋水泥等,农业同样需要耕地,以及磷肥、钾肥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就连看似与国土资源“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化,其所依托的笔记本电脑等基本物质载体也离不开矿产资源。
既然自然资源对于“四化”发展必不可少,那么由此也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问题。因此,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要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做出新贡献,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如通过试点改革,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