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青睐“近邻”

2014年01月16日 15:10 90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新年伊始,中国正在或准备到海外投资发展的企业收到了由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送上的一份“厚礼”——《俄罗斯中亚国家矿产资源法》一书。
  “该书是俄罗斯和中亚5国矿产资源法汇编,为雨仁律师事务所对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研究成果之一,并作为‘雨仁律师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出版。”1月8日,在此书的首发式上,该书主编、雨仁律师事务所所长栾政明表示:“推出此书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这几个国家对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影响。”
  俗话说,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业内关注,关键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看好这些地区。那么,这些过去并不被中国企业看好的邻邦,如今缘何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栾政明一语中的:“关键是投资这些国家,有着良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三大障碍”让“走出去”步履维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深厚的经济基础,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其中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为67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15.8%,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和黑色金属采选业。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及矿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为21起,占海外并购案例总数的19.1%,同比增长31.3%;并购总金额达147.2亿美元,占海外并购总金额的52.4%,同比增长63.07%。
  但是,中国海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喜忧参半,有的甚至是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失败率高达60%以上(而部分调查显示这一比例高达67%)。
  “‘走出去’战略投资不是‘送出去’,其目的是合作共赢。海外投资不是无私援助和‘福利’建设,而是要有一定回报。”栾政明分析说,中国海外投资失败或者受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思维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行动和举措方面不能很好地对接和落地;二是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投资比较盲目;三是对风险估计不足,没有对投资地国家的社会、人文、法律等投资环境进行适时调研,增加了投资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经营亏损、难以自拔,有些投资项目甚至根本启动不了,折戟沉沙。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