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金融资源走向资本市场

——访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2014年01月15日 8:57 67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记者:针对此种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祁斌:对此,我们应该善用资本之手推动全方位经济转型。我国的经济转型是全方位的,包括传统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外需为主转向内外需平衡发展,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从沿海经济拉动转向加快中西部发展速度,从关注经济增长单一目标转向建设美丽中国等6个方面。要实现这样的全方位经济转型,资本市场应该发挥作用。
  一是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借鉴硅谷模式。硅谷模式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个资本和科技无缝对接的机制。在这条狭长的山谷里,创业者能够找到他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家能够找到他想投资的技术。在硅谷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创造一个让各种创新要素,包括科技、资本、人才、专利等自由结合的环境。
  近年来,我国光伏高科技产业失败的鲜活例子,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无论是战略型新兴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通过行政之手去过度干预的发展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广大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而我国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从正规渠道融资难的问题。银行的金融属性是风险规避型,一方面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倾斜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又面临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答案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此次欧债危机中的希腊,就是因为养老体系出现问题而导致国家破产。我国要吸取希腊的教训,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第二支柱,让大家不断积累资金的同时,通过股市、债市、VC、PE、房地产基金等组合投资,寻求相对稳健的回报,通过专业投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是资本市场化成为城镇化背后的推手。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潜力。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为52%,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0%。根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对应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城,对应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1万亿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未来20年~3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基础设施融资额为30万亿元~35万亿元,这些投融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和市政债产品。这在客观上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空间。
  五是中国经济“走出去”。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每年我国企业在海外参与并购的有六七百起,试图并购的有1万多起,但是大部分没有成功。这与我国金融服务不完善有关。美国通用和福特走向全球的时候,美林和高盛跟着“走出去”,为其提供财务顾问、资信、定价策略等,也因而成长为真正的国际投行。相比而言,我国证券服务业的服务能力有限,竞争力远远不够。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时,为其提供服务的前三家机构分别是高盛、工商银行和大庆油田。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