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一组有色金属国际资讯

2014年01月10日 16:44 156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澳大利亚资源产业谋调整


  1月4日,中国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中国正努力转向更为清洁环保的能源结构模式,对煤矿产品的依赖度可能会下降。澳大利亚的煤矿产业正从这一变化中嗅到危机。
  “中国影响”成热议
  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煤矿产品最重要的输出国之一,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消耗总量的一半。仅2012~2013年度,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煤炭总价值就达到389亿澳元,占其出口总价值的16%。
  去年8月,澳大利亚媒体就有报道称,随着由中国需求驱动的投资热潮冷却下来,一些大的煤炭企业也受到冲击。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郜若素也认为,危机源于大型矿业集团在价格不断上涨时过度投资,忽略了需求放缓,尤其是中国需求放缓的可能性。
  去年年底,英国剑桥史密斯企业与环境研究院(SSEE)出具的题为《受困地下资源》的研究报告,又让煤矿业成为今年年初澳大利亚各界关注的焦点。
  报告指出,煤炭是支撑澳大利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澳大利亚出口额的16%。采煤企业预计2020年采煤量将从现在的每年4.4亿吨提高到5.5亿吨,其中大部分将用来出口。报告警告,由于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担忧,中国煤炭需求量今年很可能下滑,澳大利亚数十亿澳元的采煤项目投资面临打水漂的危险,采煤“盛宴”即将曲终人散。
  澳大利亚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现在吸收了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其国内市场是国际煤炭贸易规模的3倍,因此中国已经越来越成为亚洲煤炭市场的定价者。若是中国煤炭的需求预期变化,澳大利亚拟议中价值高达500亿美元的煤矿开发计划可能受挫,煤矿资产很可能“进退两难”。
  走向究竟为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高程认为应将煤炭与铁矿石的交易分开来看。她说,对中国出口锐减,澳大利亚的煤炭企业确实会受到影响,但程度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相较于煤炭业,铁矿石在中澳贸易间的地位更为突出,基于切实需求,后者预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处长王震宇表示,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减少,澳大利亚的煤炭企业在短时期内确实会受到影响,但其程度并不会像某些媒体上说的那样夸张。在能源资源中,煤炭具有不可替代性,优质煤仍为中国所必需。
  他说,澳大利亚本身是一个注重节能环保的国家,重视通过技术革新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澳大利亚煤炭业也一直在研发新技术,力争使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在这方面中澳两国有较大合作空间。
  对澳大利亚来讲,中澳铁矿石贸易至关重要。王震宇预测,鉴于我国调结构,压缩、优化产能的要求,在短期内,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可能会下降。但中国城镇化发展又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对铁矿石仍有需求。
  另外,从澳方角度看,中澳自贸协定的达成有助于降低相关企业的进出口成本,促进铁矿石贸易。目前,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门槛过高,这也会阻碍中国矿业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不利于双方企业合作。因此,他认为,澳降低对中国投资门槛有利于保持稳定的铁矿石供需关系。

[1] [2] [3] [4] [5] [6][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