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海外“淘金”之问(二)

2014年01月09日 9:18 71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五是融资及反收购风险。交易完成后,企业能否及时形成充沛现金流以满足一系列整合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非常重要。而被并购企业在面临敌意收购时的反收购行为,也会使并购成本提高,增加并购后的整合难度。
  第六是整合风险。并购交易完成之后,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将面临一段整合期,协调双方之间的各种矛盾,实现经营管理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协同,这个阶段的工作更复杂、更艰巨,更具风险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互补,不能使各项资源真正有机结合,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的失败。
  当前,面对重重风险,各方也都在反思和积淀中不断更新着海外投资的经验:“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投资项目成败与否的主要因素不仅在于资源的规模和品质,也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开发条件,还取决于项目所在地政策和法律以及社区的工作环境。”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祥民表示。
  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表示,在资本市场较热时,以收购目标资产价值为杠杆的“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是可行的,而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投资者将更注重企业获得资产后的持续经营能力。北京雨仁律师事务所主任栾政明则表示,国内矿企之间的竞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许多国际矿业并购案中都发现了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抬价争项目的情况。
  总体来看,提高企业海外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能力,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开展深入详尽的尽职调查,审慎、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发掘、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
  “风险往往发生在协议签订之前。”详细全面的尽职调查,能够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投资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从而做好规避、转移和应对风险的各项准备。矿产投资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在尽职调查中,不仅要充分考察东道国的基本国情、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等,还要尽可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投资目标的市场前景、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技术能力、财务状况以及供应链、营销网络等情况,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向经验丰富、熟悉投资地政策法规和投资目标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寻求支持。如果发现重大风险问题,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将风险反映到交易谈判和交易协议的声明、保护条款中,在必要时要有勇气放弃项目。中资矿企不应仅仅关注资产层面的财务、税务等技术尽职调查,更应充分关注与海外运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环境极其变化趋势。
  当前,中国矿企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偏爱绝对控股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不涉及外部利益团体,决策相对简单的优点,但也加大了后期本土运营管理的困难。事实上,海外投资的方式有很多,诸如自主新建、合资新建、占多数股权的并购、占少数股权的并购、战略联盟等,企业应根据投资地的政治环境、商业惯例、文化氛围等因素,审慎、灵活地选择投资地可能接受的投资方式。此外,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海内外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样企业不仅能够得到资金支持,还能在应对问题时得到帮助。日韩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采取与当地有潜力,但发展暂遇阻碍的企业合作的模式,这一点也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当前,中资企业“走出去”的短板,还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在中资矿企“走出去”的初期阶段,更应着重发掘和培育为我所用的、值得信赖的一支国际化管理团队,为日后进一步扩展海外业务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将投资标的运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企业应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专业、管理、商务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矿业:海外“淘金”之问(一)

电子垃圾利润丰厚 “城市矿产”迎来淘金时代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