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领唱2014投资大戏
2014年01月02日 9:32 90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展望2014年,国企在股权多元化、有效激励、国资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有望逐渐拉开序幕,很可能成为经济转型实施改革的脊梁。
对资本市场而言,新一轮的国资改革堪称“二次股改”。而据统计,A股市场中,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约13.53万亿,占A股整体市值的64.25%。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管理层不断推出新的细化政策,改革进程向横纵两方面深入推进,“国资改革”概念或将领唱2014年的投资大戏。如果本轮改革能够实质性推进,其释放的制度红利有望有效提升股市的中长期估值水平。
国资改革箭在弦上
自上世纪末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我国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其影响力、控制力不断提升。然而,国资央企在过往10年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盈利能力甚至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亟待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新一轮国资改革正是核心关键一环。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我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8.2%;国有企业资产累计约9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的比例已达到89%,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达到52%。
展望2014年,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而国有企业不少分布在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领域。国资委方面就表示,像电信、煤炭企业等这些传统盈利大户的增加可能在2014年会进一步的放缓,还有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化工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所以2014年的首要任务还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本次国企改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可谓“箭在弦上”,华泰证券提出三点理由:一是目前国有企业“行政化”的特征仍然明显,不仅降低了整体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二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垄断地位反而成为其经营活动效率低下的天然保护伞,且国企高管激励机制的缺失,无动力提高生产率;三是未来城镇化的推进要求完善的产业配套,国企依然带有行政色彩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局部产业发展失衡、过剩产能大量涌现的恶果,有可能会导致农民贫民化。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