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土地整治项目区纪行
2013年12月23日 10:5 92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德令哈怀头他拉镇:整治荒地,特色产业火起来
次日上午,记者来到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汽车随即驶入怀头他拉镇。“怀头他拉”蒙古语意为“西面的庄稼地”,这里有成片的国有农场,还有大量国有未利用地。谈起记者在格尔木大格勒乡的见闻,随行的工作人员笑着说:“那正好可以有个对比,怀头他拉镇土地整治大多是开发未利用地搞特色农业,并采用专业公司对土地进行标准化经营管理的。”
“这里的枸杞基地跟大格勒乡的会有不同吗?”记者看着田边宣传墙上“怀头他拉有机枸杞标准化出口基地平面示意图”问道。海西州国土资源局调研员才仁道尔吉介绍说,怀头他拉镇土地开发整治项目为省级投资分三期立项,记者看到的是已经完成的前两期合计2.1万多亩,这些土地2/3曾是国有未利用地,仅1/3是原来的国有农场耕地。第一期1.7万亩投资2581万元,新增耕地率75%,第二期4500亩投资1450万元,新增耕地率81%,这两期新增的耕地绝大多数来自对国有未利用地的开发整治。“德令哈柴达木防沙治沙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从国有农场和当地政府那里承包了全部土地专营农业种植,然后由公司转包给种植大户。农户转包的土地前3年不收费,从第四年见效益起每年500元/亩。”德令哈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立和补充道。
“怀头他拉镇农民既可以承包土地当家庭农场主又能在农业企业里打工。枸杞丰收的7~9月份,每个劳动力一天有300元的工资,全镇3000多劳动力都不够用,还得从外面请人。”记者对这种公司专营规模化生产的用地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公司总经理伊国源进一步解释,“现在是种植枸杞的第二年,农户每亩净收入已达到6000元,等到第三年盛果期之后,每亩净收入可达上万元。”
一路看,一路听,记者不知不觉来到枸杞烘干加工房。“公司是专门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从统一育苗、栽苗,到统一种植、灌溉等技术培训指导,从统一标准化加工、检测,到统一收购与销售,哪样儿都少不了公司。”公司技术员张小云说。伊国源从地上成摞的木质果床中搬起一块给记者看:“这是专门用来烘干枸杞果的,这算小的,还有更大的。”他透过烘干加工房的栅栏指着里面的大果床介绍,“一个大果床能够17个小时一次性平铺烘干20来斤枸杞果。”
“一到枸杞加工时期,农户们都在这里排长队,十几个烘干加工房远不够用啊,明年打算再建二十几个。” 伊国源带着记者来到一个大院中,“枸杞收获时节,从外面请来的工人吃、住、洗、涮都在这里,连铺盖都准备好了。”临时用房最多容纳五六百个工人,像这样的院子有16个。
从院子里出来,望着田间成排的防风固沙林网,仿佛看到了枸杞丰收时繁忙热闹的场面。“尽管滴灌设施可以节水90%,但灌溉用水依然是大难题,土地整治项目区打了47口井汲取地下水,这家公司还自己花钱自建了蓄水池引来防洪水库的水。”杨立和带着大家来到蓄水池边。“这个蓄水池可以储备3万方水。”看管蓄水池的一位老人打开旁边的泵房,展示里面整齐排列的6台水泵,“这个蓄水池今年8月份已经开始使用了,还有一个在建中。”
“这家公司还将5000亩耕地转包给了肉苁蓉种植大户。公司自发投资配建农业设施,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些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杨立和叙说土地整治后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处。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