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煤炭业白皮书:黄金十年终结
2013年12月20日 11:13 8047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持续下跌的煤价使多数煤企的业绩大幅下跌,甚至亏损。而兖州煤业亏损最为严重,前三季度亏损高达5.88亿元,成为煤企中的“亏损王”。
而上半年兖州煤业就已经以巨亏24亿元成为“亏损王”,三季度业绩仍旧倒数第一。亏损的原因是公司三季度仅汇兑损失就高达20.3亿元。
兖州煤业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煤企,在今年半年报和三季报都成为“亏损王”,令人叹息。当然,兖州煤业的亏损有其特殊的原因,是汇兑损失过高造成的,但是其煤炭业务也不尽如人意。
此外,煤气化前三季度也亏损3.09亿元。公司三季报称,报告期受国家宏观经济和煤焦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原煤、精煤价格持续低迷,库存增高,致使公司经营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
同样,恒源煤电也表示,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行情持续疲软,煤价下跌致使公司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
纵观煤企三季报不难发现,其他煤企业绩亏损的原因也基本相似,就是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低迷,煤价不断下跌。
煤价不断下跌,导致煤企陷入业绩大幅下滑甚至集体亏损的窘境。而煤企坐在家里就有人抢着来买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销售部门的人也不再是大爷,在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全体出动到处求人买煤。
除了部分大中型国企煤矿有产量任务要求,维持生产,中小型煤企停产关闭现象更为严重。煤企进入微利时代,在最难熬的时候甚至赔本出售部分煤种。
在增收无望的情况下,煤企不得不通过降低工人工资来减少开支,节省度日,大部分煤企降薪幅度为10%-20%。而有的煤企由于业绩较差,甚至贷款给工人发工资。
山西煤老板邢利斌2012年初在海南三亚一掷7000万元给女儿办了一场奢侈的婚礼,风光一时,让人们再次对煤老板刮目相看。而随着煤价不断下降,邢利斌的联盛集团,也开始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目前,联盛集团财务状况堪忧,金融负债近300亿元,已基本失去债务清偿能力。联盛集团负债累累,其下属企业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发过工资。
曾经风光一时的煤老板,如今惨淡至此,可悲可叹。
随着煤企的日子愈发艰难,煤炭工人的日子也没以前好过。很多煤炭工人顶着沉重的任务,却不断被降薪,已经开始谋求转行。
需要一提的是,眼看着亏损既成事实无法改变,煤企开始卖资产以使财务报表看上去很美。
大同煤业三季报显示,公司2013年1月-9月,公司亏损8.88亿元,每股亏损0.53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2.12亿元。
由于业绩惨淡,不久前,大同煤业转让了两个煤矿来减少亏损。大同煤业表示,为有效减少公司亏损,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同煤集团转让同家梁矿及四老沟矿的整体资产(含负债)。此次资产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向同煤集团承租同家梁矿和四老沟矿相关的土地使用权。此次转让对价为14.95亿元。而希望通过财务手段改善财务报表的煤企不止大同煤业,与其如出一辙的还有阳泉煤业、山西焦化等。
煤企似乎还不习惯没钱的日子,于是在年底开始卖资产“挣钱”,至少可以让财务报表看起来比较富有。
通过卖资产改善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没料到会轮上多年来财大气粗的煤企。而变卖资产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煤企该思考的恐怕是在煤炭行业低迷期如何让公司屹立不倒,东山再起。
煤炭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面对现实,煤企不得不开始转变经营思路,改变单一的煤炭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向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领域扩张,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煤炭深加工向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发展,也是煤企提高整体效益的出路之一。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结束,煤价下降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也让煤炭生产重地“三西”地区遭受重创。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