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煤炭业白皮书:黄金十年终结

2013年12月20日 11:13 80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1年四季度以来,煤炭价格一直呈下滑态势,去年下半年起更是急转直下。
  从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历史趋势图不难看出,从2011年11月初煤炭价格下降以来,到2013年10月9日,环渤海地区的平均价格水平除有两次小幅度反弹外,基本上都处于下滑状态。
  从整个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看,2013年10月9日和2011年10月19日的平均价格相比,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由847元/吨下降到530元/吨,下滑317元/吨,跌幅达37.4%。
  这一价格即使与现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涨十周之后的622元/吨相比,也下降了225元/吨,跌幅仍高达27%以上。
  煤炭价格之所以遭遇如此深幅调整,与之前煤炭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过快,造成产能严重过剩是分不开的。产能过剩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根本解决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同时,煤炭产能不消化,价格持续上涨的支撑就不可能存在。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的7年中,煤炭行业共投资2.27万亿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后的矿井陆续投产,形成了当前巨大的市场过剩压力。
  煤炭贸易专家黄腾曾表示,目前煤炭行业总体产能过剩接近10亿吨,未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的压力非常大,产能过剩的局面不改变,煤炭价格长期走跌的趋势就不可能改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曾向媒体表示,现在煤企赚不了钱主要原因是产能建设太超前,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煤炭市场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很大;但眼下也要承担产能建设大幅超前的后果,并要直面需求增速下降和进口煤冲击带来的挑战。
  相对低廉的进口煤炭价格以及持续增长的进口量也让国内煤企遭受重创。 进口煤“大兵压境”,大幅挤占了国内煤炭市场空间,让国内煤企面临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
  事实上,近年来煤炭进口量一直在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进口煤炭分别为4040万吨、1.27亿吨、1.654亿吨、1.82亿吨和2.89亿吨。

[1] [2][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