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分析

2013年12月03日 15:32 112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
  未来5年,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转型调整期,资源需求增速放缓,同时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资源需求不振。历经十年勘察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显著,产能增长明显,随着全球金融秩序治理,市场炒作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资源价格将逐步回归稳定合理。因而,全球资源需求增速趋于放缓,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亚洲油气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全球已初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供需一体、供需分离两大体系。“三圈、两系”将成为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博弈的焦点和平台。
  非常规油气的利用将重绘全球能源版图。非常规油气的发现和大规模利用将改变全球油气资源勘察方向和区域,也将改变世界油气资源格局和供应格局;全球石油生产峰期将因非常规石油的开发而推迟。
  美国将有能力在未来实现各类能源全部自给,并为其全球战略提供充足的底气。相反,巨大的油气缺口,加之处于亚洲—中东矛盾冲突最为严重的供需分离体系中,中国未来能源安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总体而言,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有保障,供需分离和市场垄断是主要矛盾。
  近10年来,全球铁、铝、铜、铅、锌、镍等大部分资源储量增长明显,矿产资源有保障。资源垄断不断加剧,供需方分离的格局愈演愈烈。除传统资源供应地外,西非和中亚将可能成为新的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地。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继中国之后,东盟和印度将成为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特别是东盟,其需求增长将快于印度。二者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在5~10年内与中国高位运行的铁矿石需求相叠加,也与铜和铝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叠加,对中国境外资源供应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以中国、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需求方,以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供应方的供需分离格局将愈演愈烈。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