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26日 15:15 230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洲经济:
  欧元区失业率处于纪录高位,而通胀率已经回落至近四年低位
  欧盟统计局(Eurostat)定于周五(11月29日)公布10月失业率和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年率数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失业率处于纪录高位,而通胀率已经回落至近四年低位。
  由于欧元区通胀率偏低,欧洲央行(ECB)行长德拉基(MarioDraghi)已于11月稍早意外降息25个基点至0.25%这一纪录低位。若欧元区失业形势和通胀问题进一步恶化,将让德拉基的上述政策行动更具说服力。
  接受外媒调查的44位经济学家预计,欧元区11月CPI初值年率可能会上升0.8%,并处于近四年低位附近,而10月失业率可能仍然会维持在12.2%这一纪录高位不变。
  之后,德拉基将于下周(12月7日当周)公布季度经济预估。届时,欧洲央行的最新预估可能会有助于解释德拉基为何在11月7日意外降息。德拉基曾在11月7日议息会议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元区需要低成本的融资,以应对挥之不去的低通胀问题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而欧洲央行管委汉森(ArdoHansson)曾于上周五(11月22日)表示,欧洲央行在降息方面的选项尚未完全耗尽。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经济学家巴维尔(RichardBarwell)认为,欧洲央行认为欧元区只是通胀率太低,并未出现通缩问题,在这一点上无可厚非;他们会让市场对欧洲央行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持高度警惕。
  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PeterPraet)曾在上周二(11月19日)表示,欧元区10月通胀率逊于预期,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也是欧洲央行在11月份降息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这也体现了欧洲央行其他官员的看法。
  德拉基曾在上周(11月23日当周)表示,欧洲央行之所以采取行动,是为了重塑一个适当的安全范畴,进而与其保持通胀率略低于欧洲央行2%通胀目标的职责相一致。
  欧洲央行执委科尔(BenoitCoeure)周一(11月25日)表示,由于欧元区经济(GDP)增速和通胀压力偏低,导致欧洲央行在维持物价涨幅高于零的安全缓冲区上面临风险,因而在11月份采取行动;如果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能面临进一步威胁,欧洲央行可能就会再次行动,“我们在这一目标上拥有足够工具”。
  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Trichet)上周四(11月21日)指出,欧洲央行11月份降息乃明智之举,欧洲央行抗击通缩和抗击通胀都是合理的,尽管欧元区并不存在实际的风险,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加以保护。
  欧洲央行定于下周四(12月5日)结束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这将是欧洲央行在2013年举行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


  欧洲央行科尔:若通胀进一步近零,将会再度采取行动
  欧洲央行(ECB)执委科尔(BenoitCoeure)周一(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欧元区国际论坛(EuroplaceInternationalForum)上讲话称,如果欧元区消费者通胀进一步接近零,欧洲央行将会再度采取行动。
  他表示,如果需要,欧洲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供采用。
  科尔称,目前欧元区通胀率上升缓慢的现象可能仍将继续,但不会恶化到通缩的地步,因为欧元区经济正在复苏,且通胀预期稳定在2%左右。
  此前他曾指出,欧元区将逐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复苏,欧洲央行之所以决定降息,是因为通胀在“慢慢”下降,而不是因为通缩风险正在欧元区实质化。
  科尔仍预计欧元区通胀率将逐步回升至低于但接近2%的水准;并表示必须警惕未来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带来的恶性循环。


  ◆法国:
  法国统计局(Insee)周一(11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INSEE商业信心指数较上月持平于98,受制造业产出预期有所恶化打压。
  数据显示,法国11月INSEE商业信心指数98.0,预期98.0,前值97.0。此外,法国11月综合企业景气指数持平于95.0。
  法国统计局日内还表示,11月INSEE产出前景指数-16.0,预期-7.0,前值-5.0。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