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华股份“入赘”赣州稀土 五昼夜定姻缘
2013年11月15日 8:58 34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有色市场
重组停牌遭遇双响炮
“4月21日,我们接到了赣州稀土方面的电话,通知我们公司成为了它借壳的目标公司,询问是否愿意洽谈重组合作。”威华股份一位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时,赣州稀土明确提出了两个先决条件:净壳、迁址。
“好女不愁嫁”,这句话用在赣州稀土身上十分恰当。正因为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在选择壳公司和提出重组条件方面,作为借壳方的赣州稀土显得颇为强势。“被借壳公司必须承诺同意把注册地迁移至赣州,壳公司为无固定资产、无负债、无人员安置负担,这是壳入选的基本原则。”赣州稀土集团高管在与记者交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巧合的是,早在今年4月16日,威华股份已经公告因重组事项停牌,难道上市公司能够未卜先知,预感到赣州稀土将于5天后来电?威华股份高管否认了这一猜想,“曾经有投资者质疑过这一点,我想澄清一下,我们停牌绝对不是因为赣州稀土。”
记者也从赣州方面得到了印证。一位赣州稀土集团高管介绍,在得到威华股份同意满足赣州稀土集团提出的相关借壳条件后,立即请中介机构对威华股份进行了尽职调查。“当时,我们发现4月16日威华股份已经停牌。为此,我们特意进行了核实,确认威华股份停牌是因为公司要进行内部重组,与赣州稀土集团借壳的原因无关。”
事实上,威华股份4月16日停牌的真正原因是计划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梅州市威华铜箔制造有限公司。出乎威华股份意料的是,停牌之后竟然接到了另一份来自赣州稀土的“邀约”,意外的实现了重组“双响炮”。
于是,接受赣州稀土借壳,还是内部重组,成为了摆在威华股份董事长李建华面前的一道难题。净壳是赣州稀土提出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李建华将失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带着经营多年的人造板生产等资产离开,进而接受成为一名威华股份“小股东”的现实。
经过反复衡量,威华股份决定接受邀请,并立即赶到赣州,展开了“入赘”赣州稀土的第一轮磋商。此后,5月3日,赣州稀土集团人员赶到广州,与威华股份敲定了中介机构,以及后续重组方案的工作流程。
之所以威华股份同意接受赣州稀土借壳,除了股权升值的原因外,更主要是迫于上市公司基于改善基本面的压力。2008年5月,威华股份登陆中小板,发行价15.7元/股。翻看近些年的财务报告可以发现,上市前的2007年成了威华股份业绩最好的时候,当年实现净利润16879.18万元。此后,2008年至2012年威华股份净利润分别为6751.27万元、-4994.79万元、1900.43万元、938.4万元、-11687.54万元。
“纤维板行业是严重过剩,这是短期内没法好转的。现在关停很多厂家,但是还没有达到目标,产能还是明显过剩。目前来看,这个局面很难改变,只有淘汰掉一大批才行。”威华股份高管介绍,导致上市后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中纤板市场疲软和产能过剩,尽管今年以来通过管理模式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前三季度依然只是实现了367万元的微利。
在上市的5年多时间里,威华股份仅实施了一次分红和一次转增,更多的年份因业绩不佳没有进行利润分配。股价也从上市时的发行价15.7元,逐级下行至停牌前的4.77元。如今,赣州稀土借壳被威华股份的投资者认为是一次“发财”的良机,同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也将其看作改善资产状况的良机。
“目前,困扰纤维板业务的主要因素是巨额的银行贷款利息,2012年财务费用支出高达8197万元。未来,这些资产从上市公司剥离之后,我们将积极降低贷款规模,让纤维板业务实现良性发展。”在威华股份一位董事看来,今后资产、人员都没有变化,只是没了上市公司的名号,如果能够让实业发展得更好,也算是一种双赢。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