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受挫海外矿业投资

对隐性成本毫无概念

2013年11月09日 9:30 74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牵头编制的《世界主要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指南》正在完善,已编制到了82个国家。这份投资指南只是国土资源部正在筹备的矿产开发指南系列报告中的一部分,但却集中了矿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最为关注的重点问题。
  其中包括目的国的基本情况、外商准入条例、矿业管理体制、矿产权制度等政策环境资料。此前,中国企业纷纷试水走出国门,却水土不服遭遇尴尬,矿产资源领域成为重灾区,惨痛教训让越来越多的矿业企业反思此前“见矿就挖”的冲动做法,政策环境分析已经成为海外投资时必须考量的第一要素。
  2012年以来,全球矿业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状况普遍恶化,国际矿产品价格正在经历一轮较为明显的下跌。中国矿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减少8.0%,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
  此前海外投资频频亏损的中国铝业也开始反思海外投资战略。“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投资项目成败与否的主要因素不仅在于资源的规模和品质,也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开发条件,还取决于项目所在地政策和法律以及社区的工作环境。”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祥明表示。

  信心
  失败教训多于成功经验。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王家华表示,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统计,矿业海外并购项目的失败率近八成。类似令人尴尬的统计数据早已在业内传开,尽管各机构统计结果不尽相同,但失败率均处于高位,这让矿业企业眼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矿产资源而却步。“今年1-9月份,在五矿化工商会备案的项目有99个,投资总额为32.87亿美元”,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毅表示,“预测全年项目会达到140左右,投资额为50亿美元左右,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比去年下降15%和34%。”
  海外投资额的数据证明了行动迟缓,“走出去”的热情并没有消退。在11月3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代表参会,超过400家中外展商带着自己的项目、装备寻找机遇。
  金疆矿业基金总裁陈彪就是其中之一,他正在会场上寻求共同出海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共同开发东南亚的一个煤矿项目,尽管陈彪认为“菲律宾和越南的政治风险较大,印尼以前发生过排华事件,但现在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像陈彪一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在行业大会中积极需找适合自己的机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各个分论坛上,国土资源部的司长们当起了主持人的角色,矿业企业家、投资机构、咨询机构成了被簇拥的对象。
  “我们现在老埋怨大形势不好,其实是你自己的努力不够,因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引擎还在高速转动”,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表示,“十种主要有色金属和铁矿石都在增量,而不是在减量,我们对全球矿业始终要保持信心。”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