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受挫海外矿业投资

对隐性成本毫无概念

2013年11月09日 9:30 75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难题
  除了信心之外还需要些别的。“搞一个海外项目非常的不容易,感觉真是掉一层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海外开发部总经理童军虎正在需找机遇,“发达国家还是看在产的,但是往往价格比较高。如果我们进去以后有优化的空间,能够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我们首先选择在产的,因为风险小一些,证照都齐了,环评也都过了。其次就选择完成可研的,选择绿地比较少,因为绿地项目有很多不确定性”。
  “走出去”之前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评估,首先考虑的因素肯定是政策环境,然后就是基础设施、劳工、汇率等”,紫金矿业集团国际部总经理李志林告诉经济观察报,他正在关心澳大利亚将上调5%资源税的传言是否真实。
  调节税率的方式只是各国政策变动的一个方面,让业内诟病的是侵占股权。2008年津巴布韦总统签署的《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成为经典案例,其中规定新投资企业必须为本土人预留51%以上的股份才能获准经营。即便拥有丰富石墨和白金,这一本土化法案更让投资者们慎重再三。
  考量投资目的国时,资源因素时而让位给政策环境,在广袤大地上总有可待开发的矿产,冒着跨行业的风险,也要“走出去”寻求机遇。
  “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目前走出去从事矿业投资的企业热情依然非常高,但是需要把握好投资的策略和投资的节奏”,于毅说到,“特别是跨行业企业在缺乏矿业开采和投资经验的背景下,容易出现错误估计资源价值,忽略投资风险,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据于毅介绍,今年1-9月在矿业投资备案的企业当中,有超过半数是没有矿业勘探背景的投资公司或者贸易公司,这些公司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07亿美元,占总投资总额的43%。
  然而,各国政策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国家,联邦政府与各州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想要了解目的国详细完整的政策环境确实不易。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栾政明介绍,矿业权取得方式、开采方式、融资方式、上市方式,以及对环保、劳工和基础设施的规定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涉及跨国并购和投资的时候,不得不用几十个律师完成同样的项目。
  对目的国的政策研究往往细致详实,上至钻研矿业法条款,下至琢磨邻里间相处之道。
  中国铝业所投资的秘鲁项目在动工之前便建了污水处理厂,此外还在当地社区中建立教堂和医院,以打造与政府、社区居民的和谐关系。
  可这类良苦用心并不一定被当地接纳。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涛认为,有时候修学校、建医院那是中央政府的需求,不一定是当地的需求。
  目前,国土部门正在试图为矿业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国际勘查开发指南,其中包括目的国的基本情况、外商准入条例、矿业管理体制、矿产权制度等政策环境资料。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做全球矿产资源综合研究,调查全球重要成矿带的资源潜力,建设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将调查资料汇集到数据库中供企业查询。
  “显性成本不怕啊,最怕的是隐性成本,如果你讲明白了需要交哪些可以啊,比如澳大利亚政策要求虽然很严格,但没有隐形成本,有些国家就不一定了”,山东黄金国际矿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