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资历”矿企的华丽转型 从宝山与柿竹园开始
2013年10月30日 14:22 11455次浏览 来源: 潇湘晨报 分类: 重点新闻
新型尾矿库的设计与治理,也能如同做一件精工琢磨的作品
喜欢书法的王克勤自认为与矿山缘分匪浅:在桃林铅锌矿出生,长大,十几岁跟随父母来到郴州柿竹园矿山,此后二十多年专门对尾矿库进行安全与环境管理。因为担任整个郴州市尾矿库的评审和技术指导,也曾到过很多矿山。
他慢悠悠说起柿竹园现有的4座尾矿库(1座停用)的治理和设计,如同描述一件精工琢磨的作品。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1998年修建、2011年闭库,拥有近400万方尾砂储量的河西尾矿库。已经看不出丝毫原来的样子了,只是一个略高的平整小山,周边全是白杨,中间茁生着各种野草。
按照王克勤的说法,这个平地型的老式尾矿库从投入使用到完成使命,十几年间几乎未给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建库开始,我们就专门在库下面建了一个水泵房和一个蓄水池,24小时对这里进行喷淋。一个喷淋水管喷洒直径是12米,安置了上千个,投入相当大。这个办法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开始是用消防车喷水,但是面积太大。还想到用塑料布、草席盖,太阳一晒就烂了,而且尾砂当时不断在倾倒,盖了这部分,马上又被新的尾砂掩埋。后来设计的这个办法当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闭库之后取消了喷淋,实行覆土。扬尘问题等于没有。”
覆土的工程量也十分惊人,尾砂松散,不适合大型机械进场操作,于是铺设了很多车道。“但还是要先填至少两米高的土才能行车,不然会陷下去。所以我们不能全部机械作业,只能靠人工一担担挑进去盖上。”
尾矿库渗出的水经过净化,回流到蓄水池中,再用水泵抽出,进行喷淋,如此循环利用。现在,复垦完成之后,废弃的水泵房仍立在蓄水池旁,200多米长的水池里养了不少鱼。
而正在使用的苏仙区塘溪乡境内的高湾丘尾矿库,形式则完全不同。
通往库区的山路两侧,竖立着漂亮的路灯,仿佛要进入的是一个旅游区。“这些路灯,当初遭到很多人反对,说就用水泥杆子算了,省钱。我不肯,坚持用不锈钢灯柱,后来老总同意了。我就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的,想把它建成一个既环保,又安全的生态旅游区,可以看到青山绿水。”
当这座总库容为1267万立方米的山谷型尾矿库完全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被震撼了一下。
三面都是山,一面筑坝,如同簸箕,混合了大量水分的银白色尾砂,如浆液从坝体管道内源源不断排放出来。在山谷雾气中,它看上去更像一座水库。
王克勤介绍说:“坝里面的内坡全部都用上了土工布,防渗透。用的排放管子都是独头放灌的,因为水头太大会冲沟,而且管道可以前后左右调节,这个是有专利的。”相较于其它类型尾矿库,这种山谷型尾矿库储量大,面积小,易管理。但它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怕洪水,尾砂遇水容易形成泥石流,而它又具备一定坡度,所以设计时必须精确计算滩长坡长比例,做好排水系统。“我们在那边做了两个排水系统,都是2.4米×2.4米的管道。万一有一个出了故障,另一个还能正常运行”。
坐标
柿竹园矿山公园,在郴州市苏仙区境内,距市区20公里。采矿权面积35平方公里。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矿物品种达143种之多,矿石资源量达3.6亿吨,金属储量161.69万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价值达2000多亿元,是世界闻名的多金属矿床地,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