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资历”矿企的华丽转型 从宝山与柿竹园开始

2013年10月30日 14:22 114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在篆书中,郴字由“林”与“邑”合为一体,即“林中之城”。单一的字义从古到今没有改变过,仿佛专为了湘南的这座城市而生。森林覆盖率达62%的郴州,林木之下簇生的富饶矿产,又让它成为“全球有色金属之都”,跻身“全国118个资源城市”之列。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丰富的地下资源,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矿山一度变得异常迷人,以致模糊了由此衍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们被逐渐改变的生活。
  但环境和人不可能承受永久的无度与粗放。2010年,郴州宝山和柿竹园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矿山公园资格,这也是湖南目前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矿山公园。今年9月,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柿竹园预计明年8月开放)。这两家“老资历”矿业公司的华丽转型,对于全市700余家矿山企业而言,显示出某种坚定意味。


  地点: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可以下到300多米的地下,在2000多年的采矿系统里穿越
  10月20日抵达桂阳已是傍晚。第二天,这个刚刚举办了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南部县城,笼罩在一片突如其来的灰色雾霾里,不久,细雨纷然而至。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游客中心,几位游客戴着安全帽,准备随导游深入到地下三百多米的巷道参观。相较于一眼可知的地面世界,少为人知的矿山挖掘开采地下情景吸引了他们。今年国庆,每天大约有四五百人因好奇而来。
  宝山旧名大凑山,原以“烹丁辐凑、商贾云集”而得名。汉初时在桂阳设郡县,最早的矿业亦始自汉代。地下深处,井下开采形成的纵横交错、多层重叠的运输巷道,与镶嵌其中的作业采场、充填采场、放矿斗、天井、斜坡道、钻孔、轨道等构成了完整的现代采矿系统。而古窿区中几只2000多年前采矿使用的竹筐,和工业时代使用的各种机械工具营造出奇妙的穿越之感。
  矿山公园在最初工矿旅游的基础上形成。早在2007年,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提出了工矿游设想,而此前一年的6月,这个选厂产能曾排名亚洲第二的矿山企业刚刚宣告破产。此后,它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甩掉了臃肿人事和落后机制,一心一意向前奔跑。
  在总经理助理崔志周看来,工矿游的另一个初衷,则是借此重新恢复长期以来因疏于管理,以及开采、选矿工艺落后造成巨大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他那间窗外有许多樱花树的办公室里,我问道:“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景呢?”他想了一下:“满目疮痍。”
  桂阳县国土资源局分管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地质环境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陈国彪,形容2003年整治矿山秩序开始,到2010年告一段落,七年时间如同一场“战争”。
  “原来宝山周边还有好几个矿,子龙锰矿,城郊的一些铅锌矿、铅锌银矿,等等。这边泥土含金量太高了,现在即使一车泥土都值个千把块钱,叫宝山是有道理的。就因为泥巴含金含铁量相当高,所以那时山上全是炼金池、冶炼厂。山顶还有用土办法烧结铁的,他们把泥巴和上一些煤,做成一条人字形的垄,把含铁的泥巴堆进去,下面挖空引火,再用鼓风机吹,高温作用下,泥巴中的铁就成球状,把泥一扒开,铁球就一坨坨地出来了。远处看,山顶浓烟滚滚,挖掘机、卡车没停过。宝山尾砂库周边也全是冶炼厂选矿厂,没有一棵树。一下大雨,砂石泥土就全往桂阳县城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有一两米宽,跟西北黄土高坡的景象差不多。位置最高的桂阳县电视转播塔都几乎无法生存下去,塔周被挖到地基松动。”
  此外,矿山还有一个露采30年形成的露天单体采空区,上部长550米,宽500米,下部长98米,宽35米,落差220米,犹如一个巨大的仰天锅,周围24个台阶用于采矿,每个台阶高差10米,运送矿石的卡车几乎昼夜不停。开采出的3000万方废石全部倾卸在另一面山坡,而山下,就是桂阳县城。每逢下雨,县城犹如遭受泥石流侵袭,“当时城里有个1960年代修建的方圆水库的灌溉水渠,5米宽,6米深,全部淤塞。早期还能清理,后来完全没办法,只好填埋,修了一条公路”。那时陈国彪还在地矿股当股长,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往上报宝山地质自然灾害情况,希望治理山体滑坡。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