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矿产资源重组永远在资本漩涡
2013年10月09日 11:19 10050次浏览 来源: 理财周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炒矿>做矿
“据观察,本身矿公司收购矿资产,市场反响并不大。但是,如果是别的行业一旦出现收购矿的传闻,立即会引起市场强烈反应。”
之所以巨亏的矿产也能获得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上市公司涉矿,更大热情源于矿的真正价值,而是在于涉矿概念股在二级市场能够引发持续高温。
按照公告的标的情形分,涉矿公司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涉矿做前期准备,这一类矿往往还未进行开采,仅有探矿权,仅一纸模糊的资产评估报告,大部分公司仍在此阶段。第二类是,开始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投资,这类公司仅占少数。总体来看,涉矿公司并没有开始大规模投资。
容易让市场沸腾的探矿权,难以在短期内提升业绩。
从探矿到采矿,涉矿公司的运作需要比其他行业更多的时间。“仅在地勘阶段,便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每个时期一般要三年左右。”天津矿业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李纪曾经表示。
如果从地勘阶段开始投资,投资者面临着更漫长的投资周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主任干飞介绍,“8年,这算是最快的速度。”
在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高层看来,“上市公司搞矿,目的主要在炒作,并不在于开发。不管前瞻价值有多大,开采不出来就没有价值。
“据我观察,本身矿公司收购矿资产,市场反响并不大。但是,如果是别的行业一旦出现收购矿的传闻,立即会引起市场强烈反应。”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衡昆曾说。
令资本市场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3月15日,以建筑陶瓷产品为主要业务的斯米克披露《矿业权投资进展公告》,称所持有的瓷石矿资源储量从6.4万吨陡增至3165万吨,暴增493倍。此消息一出,斯米克连收6个涨停。
国信证券有色分析师彭波也曾坦承:“公司涉矿所转入的资产对其短期经营业绩的提升作用普遍有限,股价涨幅可能会大幅高于我们从已公布的资源储量方面估算的测算价值。”
而且,探明涉矿公司的内在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给矿资产做盈利预测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研究员一般都有跟踪,但很多东西不可能实际去调研,即使去看,也只能看到个山头。多数情况下,我们就联系上市公司高管,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出报告。”深圳一名有色行业分析师直言不讳。
衡昆表示,涉矿公司的炒作价值往往大于实际价值,我一般不敢轻易推荐。涉矿公司最大的难点在于资产评估。现在大部分涉矿公司都还在开始阶段,有的甚至只是单方面意向,最多拿到探矿证,并没有形成产量和盈利,矿的储量和产量很难准确评估。这是涉矿公司最大的风险所在。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