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研讨会综述
2013年10月05日 11:27 9539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东西两线全面调研,摸底贵州发展制约因素
9月1日~9日,项目组成员分为东西两线,东线组前往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贵阳市、遵义等地市,西线组前往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安顺市、毕节市等地区,针对贵州省“四个一体化”资源配置与布局、园区建设、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生态移民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展开了实地调研。
研讨会上,袁国华等对制约贵州跨越发展因素的调研情况进行了介绍。
一是矿产资源潜力与地质勘查方面,普遍存在资源家底不清或不准现象。现有探明资源储量级别不高,影响资源配置和生产设计规划。非整装勘查区、非重点成矿区带的地方想进行地质勘查,难以获得国家、省级财政支持,但又迫切希望摸清家底,影响后续项目安排和资源配置。浅层地温能、地热,建材非金属等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二是矿产资源配置方式仍较单一,煤炭等兼并重组由于利益协调、矿区矛盾、市场等因素进展缓慢,影响大项目落地及后续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现象依然存在;矿业权管理与地方发展需求矛盾突出,一些简单、低风险矿种审批程序太复杂;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没有完全发挥。
三是勘查开发投融资体制仍未建立。部分地区勘查程度仍然较低,受财力限制,地方基础性、公益性投入不足。国家财政只能保证整装勘查、重点成矿区带、战略性矿种,其他地区只能依靠地方财政,许多找矿项目缺乏资金,社会资金缺乏进入途径和平台,勘查融资困难,地勘基金与社会资金也不能有效衔接。
四是矿业产业园区化发展与布局方面存在问题。园区建设是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然而,目前,地方园区建设“大而多、招商引资难”;园区规划面积大,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五是地质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地灾隐患存在“点多、灾小、面广、总量大”等问题,难以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石漠化治理资金量需求大,地方普遍反映专项资金有限,而每平方公里治理50万元资金标准需要翻倍,退耕还林效果需要巩固。地灾监测技术落后,监测预警体系仍未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使用效率不高,一定程度造成资金浪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地灾防治需要国家专项支持。
此外,扶贫工作机制与方式多元化,仍以农畜林食药等产业为主,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与扶贫探索较少。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