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镍都“碧水蓝天”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2013年09月17日 8:50 106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河西走廊“无限风光”
  在千里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滩上,耸立着一排排高大的风车“巨人”,一轮轮长长的银白色叶片,循着风的轨迹,尽情的旋转。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酒泉的瓜州,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被称为“世界风口”,这里的年平均风速超过3.5米每秒,几乎每天都像在刮着四、五级大风。然而,风能资源的开发,让当地人曾经苦不堪言的风,如今成了生财的宝库。
  当前,一股以新能源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走节能降耗的道路,更要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新能源产业,提升循环经济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的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成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
  甘肃特色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仅酒泉市,风能资源总储量就达2亿千瓦,可开发量8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七分之一。2009年,甘肃提出了打造“陆上三峡”、建设“风电走廊”的战略构想,国家发改委在甘肃启动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到2015年,酒泉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71万千瓦。到目前,酒泉已引进38户风力发电企业,累计投资550亿元,建成70个风电场,安装各类风机4051台,完成风电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6200万千瓦的8.9%,已有536万千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年满负荷发电量123亿千瓦时。
  风力、光能发电不耗煤不耗水、无“三废”排放,是最绿色的清洁能源产业。目前,酒泉市风能、太阳能累计发电达1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6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4万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约5.6吨。
  大规模风光电场建设,将茫茫戈壁装扮成蓝天、荒漠、绿洲、风车交相辉映的靓丽景观,甚至成为酒泉新的旅游开发亮点。
  当地金融业紧跟新能源发展浪潮,全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针对新能源项目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金融机构互相联合,共同参与,通过采取金融机构间“银团贷款”、同一金融机构系统内部“联合贷款”等模式,壮大资金支持实力。优化金融服务措施,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并针对项目业主总部大多在外地的实际,提供网上银行远程监控、异地付款、对账等配套服务。对有关项目前期资本金未全额到位的情况,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先同比例到位,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截至今年上半年,酒泉市金融机构累计向风光电及其装备制造业发放贷款近200亿元。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