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暴 银行“严控”地方政府项目
2013年07月30日 15:56 8982次浏览 来源: 新京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国家审计署在28日发布,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而《人民日报》上刊发的一篇文章说,这一要求上周五下达,周一即开始审计。这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这一举措。
昨日沪指下跌1.72%,重回2000点下方,收报1976.31点。由于银行和地产与地方融资平台、目前地方政府发展模式关系最为紧密,因此金融股和地产股成为下跌过程中领跌的品种。昨日,深市金融指数下跌了2.66%,沪市地产指数下跌了2.26%。部分地产公司股票,比如招商地产跌幅超过5%。
与地方关系紧密行业大跌
地方政府“减持填窟窿”?
不少投资者还为地方政府可能减持其控制的A股公司填补债务“窟窿”而深感担忧。
根据国资委今年披露的数据,2012年底,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有953家,占公司数量的38.5%,其市值占比则达到51.4%。
而对A股数据的统计显示,央企旗下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282家,即有近670家地方国资委或地方国资经营平台控制下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担忧,一旦地方政府减持这些公司股票筹集资金,或给这些股票带来抛售压力。部分分析师认为,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回报率低,产生的现金流难以覆盖债务成本,因此这部分债务靠以旧还新维持,审计地方债务可能使得部分地方政府资金链紧张。
- 机构报告
IMF连发报告警告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地方债务风险早已被业界视为“走钢丝”的状态
今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实际上,地方债务风险早已被业界视为“走钢丝”的状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级公司及投行分析师都表达了对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担忧。
IMF今年以来多次提出对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关注。该机构4月发布报告,认为从中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成为财政风险的重要来源。
5月,IMF再次对中国债务不断增长及信贷迅速扩张发出预警,称虽然债务风险仍处在完全可控的水平上,但在中期内政府必须逐步降低赤字,以确保债务状况稳健和可持续。
而在今年7月发布的对2013年度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年度体检报告”中,IMF估算,如果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预算外资金纳入广义政府债务范围,那么去年的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45%。
此外,今年4月,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该机构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达到人民币12.8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5.1%。2011年底该比例为23.4%。惠誉还称,地方政府及其平台之间的借贷行为并不透明,“我们认为这是中国与其他A类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的地方。”
另一评级机构穆迪也出于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积聚和“影子银行”驱动下的信贷高速增长的担忧,今年4月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正面”下调至“稳定”。该机构上周还表示,在中国改变政府投资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背景下,下半年到期的上千亿元地方债将迎来融资挑战,可能会有违约风险。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