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暴 银行“严控”地方政府项目

2013年07月30日 15:56 89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银行对地方项目“想说爱你不容易”
  地方政府债务中,银行贷款是主要来源。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3.85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78.07%,也即超过3万亿为银行贷款。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昨日告诉记者,地方债务审计早有预料,今年以来出于对风险的考量,银行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进一步趋紧,不少项目地方政府获批后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资金达到率低。不过,并不是地方政府贷款一刀切的不做了,而是更加有选择性的放贷,调整的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都基本停止放贷。比如该行的房地产类的贷款,审批名单全部收到总行了,只有总行认可的房地产商才可以批贷。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现在银行对地方政府项目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不做政府生意是不可能的。从关系考虑,银行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从风险考虑,政府是风险最低的贷款客户,特别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的风险比政府的风险更大。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从6月份以来,与青岛、昆明、湖北、南京、成都、大连6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到2个月,平安银行与这6地政府部门达成了5300亿元的投融资项目。

  监管层认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可控
  据了解,目前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也都加强了对新增政府平台贷款的把控。5月份,银监会已要求各银行不得新增平台贷款规模,同时要求银行严把新增贷款准入标准,发放平台贷款时必须满足借款人现金流全覆盖、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资产负债率低于80%等约束条件。
  银行人士介绍,现在各家银行是每个月都要统计本年到期平台贷款金额、偿债资金来源和实际偿还等情况,避免出现重大违约事件。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今年6月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5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14%。尚福林称,目前银行的地方政府债务基本属生产性负债,不是消费性负债,大都有对应的资产保障,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中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若在较坏的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率升到近30%,则上市银行2013年的净利润将较2010年下降55%。
  通过2012年银行年报发现,目前银行平台贷款控制较为有效。国有大行中,中行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减少23亿元,农行减少48亿元。招行在2012年平台贷款也减少237.27亿元。

  - 专家声音
  刘煜辉 地方应建债务约束机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昨日表示,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差,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不是很乐观。
  刘煜辉说,此次摸底审计距离上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地方性债务又出现了新的情况,特别是去年,为了稳增长又加了一次杠杆,影子银行最近两年膨胀得特别厉害。目前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已经不太清楚了,摸底主要是掌握风险情况。
  刘煜辉认为,虽然去年底和今年初对36个省市进行了抽样调查,但其准确性比全国范围内摸底要差得远。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差,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不是很乐观。
  刘煜辉说,在我国地方政府在《预算法》中不能作为承债和担保的主体,即《预算法》明确地方政府不能对外举债,所以,在法律的框架内,地方政府是没有举债权力的。但实际上,大家都是在绕道举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是这样一个背景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破产”一说。
  对于未来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刘煜辉认为,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硬化的债务约束机制,推动地方政府预算和支出透明。
  “作为一个市场化的承债主体,必须有清晰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到市场上融资,只有在这样一个主体上才能推动未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改革。”刘煜辉认为,地方政府建立市政债融资体系要有市场承债主体这个基础。说起来简单,其背后有深层次的体制层面的难题。

[1] [2] [3]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